”,间隔142.1秒的脉冲则是“请求支援”。
三、光斑的密码
银锭反射的星图光斑,在泉州港的海面上跳着奇特的舞蹈。当赵莽发出“集结”信号,光斑组成个密集的圆形,观测站周围的商船立刻向中心靠拢;发出“推进”信号,光斑排成条直线,商船队竟顶着炮火向前移动,用船身护住观测站。
佩德罗的侄子以为是巫术,下令集中火力打向光斑最亮的地方——那里正是银锭屏障的能量核心。但炮弹刚靠近,就被142.1赫兹的声波减速,落到水里时只剩半分力道。“它们怕这个频率!”欧洲科学家在观测站顶楼大喊,他发现声波能干扰火药的引爆,让炮弹变成哑弹。
赵莽让银锭屏障投射出段特殊的光斑序列——这是《银河贸易准则》里的“紧急求助信号”,由142.1个光点组成,间隔正好是20进制的“危险编码”。半个时辰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出现在海平面,他们看懂了信号,炮口直指西班牙舰队。
“是星际技术的原理!”赵莽对身边的学者们说,银锭漂浮用的是反重力原理,光斑信号源自星图坐标系统,两者都是星际贸易的基础技术,“现在它们成了保卫家园的武器,这不是讽刺,是证明——技术本身没有善恶,看掌握在谁手里,用在什么地方。”
当银锭屏障推进到西班牙舰队射程内,赵莽突然关停声波,十吨银锭“哗啦”一声砸进海里,掀起的巨浪拍得“圣三位一体号”都晃了晃。趁西班牙人混乱的瞬间,银锭再次升起,这次排列成太阳门银船的形状,光斑组成的“银船”在海面上投下巨大的影子。
“是太阳门的银船!”阿马鲁指着影子大喊,西班牙士兵里有不少美洲印第安人,他们认出这是“羽蛇神的使者”,纷纷放下武器——对他们来说,这不是技术,是刻在骨子里的敬畏。
四、原理的胜利
战斗在午时结束。西班牙舰队带着半数未发射的炮弹撤退,旗舰的桅杆上还挂着块被银锭撞弯的铁板。观测站的银锭屏障虽有损伤,但核心的声波发生器和玉玺碎片完好无损,银锭反射的光斑此刻安静地落在海面上,像场盛大庆典后的余辉。
赵莽让工匠们回收银锭,每个银锭上的弹痕都被仔细记录。他发现受声波保护的银锭,弹痕深度比普通银锭浅六成,这证明反重力原理不仅能悬浮物体,还能吸收冲击力——这个发现被立刻写入《星际技术地球应用手册》,标题是“防御性共振场”。
荷兰舰长登上观测站时,正赶上银锭在声波中重新排列。他摸着块带着弹痕的银锭,听赵莽解释142.1赫兹的原理,突然大笑:“原来你们说的‘星际技术’,真能用来打海战!”但他很快收起笑容,“但我更希望它将来用在航船上,而不是战场上。”
玛雅祭司用朱砂在银锭弹痕上画着星图,每个痕迹旁都标着对应的恒星。“这些弹痕会变成新的坐标,”他说,“告诉宇宙,地球文明能用星际的原理保护自己,也懂得用它来守护和平。”
赵莽在观测站的断墙上,用银锭碎片拼出“142.1”这个数字。阳光透过碎片的缝隙,在地上投射出串光斑,正好组成太阳门银船的轮廓。他知道,这是星际技术原理第一次在地球战争中应用,却绝不能是最后一次——但下次,它应该用在更广阔的地方,比如让商船跨越星海,让资源平等交换,而不是用来拦截炮弹。
五、银锭的启示
战后的观测站广场上,十吨银锭被重新熔炼,铸成座“声波防御纪念碑”。碑体是半悬浮的银环,内环刻着星图,外环是地球航线,中间用142.1赫兹的声波符号连接——象征着星际技术与地球防御的结合,也提醒着后人技术的双重潜力。
预备会的成员们赶来检视战场,当他们看到银锭上的弹痕与星图光斑的对应记录,都意识到个重要的事实:人类已经掌握了将星际技术转化为地球应用的能力,这种转化既可以是贸易的助力,也可以是防御的盾牌,但绝不能成为侵略的工具。
“这就是《银河贸易准则》的另一种意义,”赵莽在纪念碑揭幕仪式上说,“不仅规范贸易,也约束战争。当所有文明都知道,对方能用同样的原理保护自己,冲突就会减少——就像观测站的银锭屏障,它挡住的不只是炮弹,还有用暴力获取技术的念头。”
佩德罗的侄子逃回欧洲后,在报告里描述了“会飞的银锭”和“能传递信号的光斑”,西班牙王室的征服计划因此搁置。他们终于明白,地球的技术已经形成体系,不是靠舰队就能抢走的——就像银锭屏障,看似松散,却因为遵循着宇宙的原理,而坚不可摧。
观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