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1012续1

大明锦衣卫1012续1

河号”消失在海平面。他知道,这趟航行未必能遇到外星文明,但人类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不再是零散的探索,而是有组织、有规则的前行;不再是盲目的掠夺,而是平等的交换。

玛雅祭司的羽毛冠在风中飘动,他指着天狼星升起的方向:“羽蛇神说,当所有文明都按等价交换,银河就会变成丰收的玉米地。”

阿马鲁的结绳此刻有了新的意义——它不再只是记录,更是“银河贸易记账本”,每串142.1个结,都代表着一次公平的交换。中国商人的账本上,首次出现了“星际债务”和“技术资产”的条目,欧洲科学家的笔记里,开始用准则条款分析外星信号的可能性。

赵莽摸了摸怀中的《银河贸易准则》抄本,封面上的天平图案被汗水浸得发亮。他知道,这套准则或许还不完善,未来还会遇到无数新问题,但只要“等价交换”的核心还在,人类就不会在星际贸易中迷失方向。

海风吹过石碑,《银河贸易准则》的刻字在月光下泛着银辉,与天上的银河遥相呼应。远处的“银河号”已经变成个小点,但它留下的航迹,像条金线,一头连着地球的银矿,一头通向星辰的海洋——那是人类文明按自己的规则,写给宇宙的第一封贸易信,字里行间,都是对平等与共享的期许。

预备会的成员们还在码头伫立,直到最后一缕船灯消失在天边。他们知道,从“银钞同盟”到“星际贸易预备会”,从地球的白银到银河的准则,人类走过的不仅是距离,更是对文明相处之道的理解——就像那1吨汞齐银兑换1项技术的约定,简单、公平,却足以支撑起跨越光年的信任。

银锭屏障

一、炮火中的观测站

崇祯三十五年的重阳,泉州港的晨雾里突然钻出血红色的帆。西班牙舰队的旗舰“圣三位一体号”撞碎了港口的浮标, cannon(加农炮)的轰鸣声震落了“银-星观测站”塔顶的铜铃,弹片在浑天仪刻度盘上划出刺耳的火星。

“他们要抢反重力技术!”赵莽看着望远镜里的舰队,卡洛斯的旗帜在桅杆上猎猎作响,上次“星际贸易预备会”拒绝西班牙独占银船技术的要求,现在看来,他们选择了用炮火来“兑换”。观测站的学者们正往地下室转移黄金面具和太阳门碎片,银-星望远镜的镜片已被流弹击穿,碎片上的银船图案在炮火中摇摇欲坠。

佩德罗的侄子站在旗舰甲板上,举着望远镜狂笑:“把声波发生器和玉玺都带回来!国王说,谁掌握让银锭飞起来的技术,谁就能统治所有港口!”他身后的士兵正搬运登陆梯,船舷边堆着从波托西银矿抢来的汞齐银——他们以为只要有同样的银,就能复制反重力技术。

赵莽的手指在声波发生器的旋钮上颤抖。142.1赫兹的刻度在炮火中格外清晰,旁边的共振炉里,10吨合璧银锭正发出不安的嗡鸣。当一发炮弹在观测站围墙外炸开,他突然抓住二郎的胳膊:“让银锭飞起来!”

二、漂浮的屏障

赵莽将声波发生器推到观测站广场中央,玉玺碎片嵌在机器顶端,10吨银锭被工匠们仓促堆在周围。当频率锁定142.1赫兹,声波与玉玺光带立刻在广场上织出张无形的网——第一块银锭晃了晃,像被风吹动的荷叶,缓缓升起;接着是第二块、第三块……十吨银锭像群受惊的鱼,纷纷挣脱地面,在空中组成道不规则的屏障,反射着朝阳的金光。

“圣三位一体号”的炮弹撞在银锭屏障上,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铅制炮弹被银锭弹开,掉进海里;少数击穿缝隙的,也被后面的银锭二次拦截。佩德罗的侄子瞪圆了眼睛,他看见那些银锭还在缓缓移动,像有生命的盾牌,自动填补炮弹撕开的缺口。

“调整高度!”赵莽吼着让工匠转动玉玺,光带角度改变的瞬间,银锭屏障突然下降半尺,正好避开新一轮齐射,然后又猛地升起,像波浪般向前推进了丈许,吓得西班牙登陆艇赶紧后退。银锭间的空隙里,142.1赫兹的声波形成了肉眼可见的涟漪,接触到的士兵都说“像被棉花裹住,举枪都费劲”。

阿马鲁带着印加矿工,用结绳控制银锭的密度。每拉动一根绳,对应的银锭就会靠拢半尺,绳结松开则散开——这是用最原始的方法,操控最先进的防御系统。当玛雅祭司念出星图坐标,银锭竟按比邻星的轨迹排列,屏障的强度突然增加三成,炮弹再打来时,银锭连晃动都减轻了。

“是共振增强!”赵莽看着银锭反射的星图光斑,每个光斑都对应着不同的星坐标,“银锭不仅能挡炮弹,还能传递信号!”他让二郎按星图密码调整声波频率:短频代表“集结”,长频代表“推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