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片人皮落地,原地只剩本烧焦的《蜀科》,扉页上新增的条款墨迹未干:"凡以假规则构陷忠良者,永世为律令之奴。"
朝堂之上,李严嘴角噙着冷笑,袖中暗藏着一卷竹简——那是他最后的底牌。
“陛下!”他高声奏道,“臣有确凿证据,证明诸葛亮不仅虚报粮耗,更私调军粮,意图不轨!”
满朝哗然。
刘禅坐在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目光闪烁。他不敢直视诸葛亮,却又无法阻止李严的步步紧逼。
李严猛地展开竹简,上面赫然是汉中军仓的出入记录,墨迹鲜红如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建兴六年三月,丞相府密令:调粮五万石至陇西,未报朝廷。”
群臣骚动。私自调粮,形同谋逆。
诸葛亮神色不变,只是轻轻合上羽扇,目光扫过李严,淡淡道:“李都护,此令从何而来?”
李严冷笑:“自然是军需官亲笔所录!”
诸葛亮微微颔首,转向刘禅:“陛下,可否请军需官当堂对质?”
刘禅嘴唇微颤,还未开口,李严已抢先道:“军需官昨夜暴毙,死前将此密令交予臣!”
朝堂瞬间死寂。
——死无对证。
---
顾十七站在殿侧,紫帛在袖中发烫。他盯着李严手中的竹简,忽然发现上面的字迹正在缓慢蠕动,仿佛有生命一般。
“假的。” 他心中一震。
但更诡异的是,群臣似乎无人察觉异样,甚至连刘禅都只是茫然地看着李严,仿佛被某种力量蒙蔽了双眼。
——规则在扭曲他们的认知。
就在此时,诸葛亮忽然轻叹一声,从袖中取出一卷绢帛,缓缓展开。
“李都护,你可知此物?”
李严眯眼看去,脸色骤变。
那绢帛上,赫然是刘备的亲笔手谕:
“凡军需调令,须加盖七星印,否则视为矫诏。”
而李严所呈的“密令”上,并无此印。
李严瞳孔一缩,但很快冷笑:“此印乃丞相私铸,如何作数?”
诸葛亮摇头:“此印非亮所铸,而是先帝所留。”
他话音未落,袖中忽然飞出一枚青铜小印,悬于半空,印底七颗星辰熠熠生辉。
——七星印。
李严的脸色终于变了。
---
七星印的光芒照耀下,李严手中的竹简突然开始扭曲,墨迹如活物般挣扎,最终化作一条黑蛇,猛地咬向李严的手腕!
“啊——!”
李严惨叫一声,竹简落地,黑蛇钻入他的袖中,消失不见。
群臣骇然,纷纷后退。
诸葛亮神色平静,只是轻声道:“李都护,伪造军令,该当何罪?”
李严额头渗出冷汗,咬牙道:“此乃妖术!陛下明鉴!”
刘禅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
就在此时,顾十七的紫帛突然剧烈燃烧,浮现出血字:
【规则反噬:伪造规则者,必受规则所噬】
李严的皮肤开始龟裂,裂缝中渗出黑色液体,仿佛有无数细小的文字在他体内游走。
“不……不可能!”他嘶吼着,抓向自己的喉咙,“顾十七明明看到的是三成……三成才对!”
诸葛亮叹息:“李都护,你看到的,只是规则想让你看到的。”
话音未落,李严的身体骤然僵直,双眼翻白,口中吐出最后一句破碎的话:
“五成……才是真的……”
下一刻,他的躯体如沙砾般崩塌,化作一地竹简,每片上都刻着同一行字:
“粮耗不得超五成。”
---
朝堂死寂。
刘禅瘫坐在龙椅上,脸色惨白。群臣噤若寒蝉,无人敢言。
诸葛亮收起七星印,转身向刘禅一拜:“陛下,李严已伏诛,此事可了。”
刘禅颤抖着点头,声音细如蚊呐:“相父……辛苦了。”
散朝后,顾十七追上诸葛亮,低声道:“丞相,李严看到的‘三成’,是规则故意让他看到的?”
诸葛亮微微颔首:“先帝设此局,专钓心怀异志者。”
顾十七心头一震:“那……还有多少人被规则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