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他脸上堆着和煦的笑容,声音带着长者特有的宽厚:“诸位,今日能聚首于此,共商桑梓故土之前程,实乃我三韩遗民之大幸。·y,p/x?s+w\.,n\e_t~且满饮此杯,暂忘忧愁!”
下首左侧,一个约莫三十岁、面色略显苍白阴郁的青年男子,正是百济流亡王子扶余丰。他举杯一饮而尽,动作带着几分王族残留的矜持,更多的却是流亡生涯磨砺出的戾气:“忘忧?泉公说笑了!唐人在百济故地设熊津都督府,视我子民如猪狗!在倭国更是逼得圣武上皇西行长安谢罪!此等奇耻大辱,刻骨锥心,如何能忘?”他重重放下酒杯,眼中闪烁着不甘的火焰,“白江口血仇未雪,我扶余丰,日夜难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右侧,一个身着新罗使者常服、面容精悍的中年人微微欠身,他是新罗王金法敏秘密派来的心腹密使金顺元。他话语不多,却字字透着算计:“新罗助唐灭百济、高句丽,原指望一统三韩。然唐人狡诈,灭国之后,非但未履约将浿水以南尽数予我,反在百济故地遍设都督府,驻军屯田,将我新罗亦视作藩篱犬马!金法敏大王每每思之,未尝不扼腕叹息!”
泉男生放下酒杯,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眼底深处掠过一丝老谋深算的精光:“倭国奈良之变,如惊雷炸响!唐皇李琰之心,已昭然若揭。他要的,绝非藩属朝贡,而是‘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高句丽、百济已亡,新罗……还能独存多久?”他环视两人,声音压得更低,带着蛊惑人心的力量,“唇亡齿寒!若坐等唐军消化了倭国,腾出手来,下一个,必是新罗!再下一个,便是那些散落白山黑水之间,尚怀故国之思的高句丽、百济遗民!”
扶余丰身体前倾,急切道:“泉公必有良策!只要能复我百济,驱逐唐寇,扶余丰愿效死力!”
金顺元也凝神屏息,等待下文。
泉男生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缓缓道出毒计:“其一,联络。白山黑水之间,粟末靺鞨诸部勇悍难驯,对唐人羁縻统治早已不满。扶余王子可凭百济王室身份,携重金珍宝,秘密北上,说动靺鞨诸部首领取利而战!许诺复国之后,割让土地,永结盟好!”
扶余丰眼中燃起希望之光:“靺鞨铁骑,天下闻名!若得此强援,大事可期!”
“其二,乱其内。”泉男生目光转向金顺元,“新罗虽表面臣服,然国内忠于王室、不满唐人的力量必不在少数。金使者需密报金法敏大王,暗中资助、煽动百济、高句丽故地之零星叛乱!尤其熊津都督府境内,要让唐军疲于奔命,无暇他顾!记住,要假托复国义军之名,绝不可暴露新罗!”
金顺元心领神会:“祸水西引,坐收渔利。此计甚妙!”
“其三,待时而动。”泉男生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倭国新败,怨气沸腾!藤原虽死,其党羽、门生遍布朝野。倭皇西行,正是群龙无首,人心思变之时!老夫在倭国尚有些许故旧,可秘密传递消息,鼓动奈良留守公卿,寻机生乱!若能引得倭国烽烟再起,必能牵制唐军水师主力于东海!届时……”他猛地攥紧拳头,“新罗举义旗于南,靺鞨铁骑破关而入于北,百济遗民揭竿而起于中!唐军顾此失彼,三韩故地,未必不能重现朗朗乾坤!”
“好!”扶余丰激动得满面红光,仿佛已看到自己重登百济王座。
金顺元也露出深以为然的神色,举杯道:“为三韩复国,共饮!”
三只酒杯在摇曳的烛光下重重碰在一起,琥珀色的酒液激荡,映照着三张被野心和仇恨扭曲的脸庞。一张针对大唐的暗网,在这推杯换盏间悄然织就,毒汁四溢。
定火堡:焚天之火与融化的坚冰
辽东的寒风刮过定火堡外的旷野,发出凄厉的呜咽。堡后一处背风的山坳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一条依山势开凿、深达数尺的“引油槽”已初具规模,底部铺设着烧制的粗陶管,缝隙处用黏土和石灰反复夯实。槽的尽头,是一个新挖的巨大土坑,坑壁同样用黏土夯得光滑如镜,坑底已蓄积了一层浅浅的、在阳光下泛着奇异淡金色泽的粘稠液体——那便是被王全老供奉称为“地火奇油”的宝物。
李忠一身利落的短打戎装,亲自站在坑边。他面色凝重,对身旁几个心腹工匠和王全沉声道:“今日试油,关乎未来军国大计!所有人退至五十步外掩体之后!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油坑半步!违令者,斩!”工匠们凛然应诺,迅速退开。
李忠深吸一口气,拿起一根特制的、长达两丈的引火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