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
只一眼就能让他印象深刻。
或许就是在那时就种下了一颗情愫萌动的种子。
情知何时起,现一往而深,终归是先动情之人最难自拔。
薛晔臣伸手抚摸着她的脸,自甘拜下风地妥协,强颜欢笑道:"罢了。"
"你是自由的,不该被这些小情小爱束缚。"
"你说得对,我们有缘一定会再见的。"
"下次重逢,我给你做你喜欢的八珍鸭。"
纪繁愔平静的脸上扬起浅笑,"好。"
他慢慢松开,她没有丝毫留恋,转身抬脚就走。
薛晔臣注目着她一步步离去,首至消失在黑暗里都久久不愿离去。他望着深浓的夜色长叹一口气,话音略带沉哑:"好在雨停了,你赶路不会被淋湿。"
————
离京前,纪繁愔再次来到薛府,站在屋顶之上盯着面前的屋子,而这处院子正是李静娩的。
她到现在都百思不得其解,当时帮李静娩阻止了鬼魅,保全了对方完整的灵魂。那时自己的铃铛也恰好响了,这就说明李静娩是此行的任务目标。
岂料到关键时刻,铃又收不了魂。
纪繁愔扫视整个府邸,想不通也不愿再浪费功夫,纵身跳进黑暗中,继续往前独行。
经过一整日的雨水洗礼,秋意己至,天亮之际人们都纷纷穿上较保暖的秋衣。
为避免夜长梦多,今一大早就听闻了道士己被斩首的事,同一时间也不知是何处传漏的风声,竟还传出了太子疯癫的惊天消息。
满城人云亦云,还将道士行凶孽因归结为太子,皇帝为此头疼不己,气愤之余处死了当初提议的太监和司天台有关官员。皇帝不免也知晓了皇后所做的事,心寒无比。
事后,李煊早早下了朝回寝殿休息,期间芸妃前来请安,并亲手煮了静心养神的药膳汤。
芸妃薛云祈端着汤坐到皇帝身侧,"陛下,您一早都没吃什么东西,既没胃口就喝个汤吧。"
李煊接过喝完,嗓子润和不少,心情也舒缓些,"对了,朕知晓这次能这么快抓捕那群道士,全都是你弟弟的功劳。"
"还救了八个即将遇难的人,其中就有你的母亲,这份功朕绝不会亏待。"
薛云祈听完连忙俯身行大礼,"臣妾替弟弟谢陛下厚爱。"
"三司共追查,这功劳绝不是他一人的,他只是尽本职之能罢了。"
李煊点点头,"朕知道,有功之人定当皆赏。"皇帝语顿时,思考片刻,继续说:"他有查案之能,做个大理寺丞未免有些屈才。"
"如今大理寺就严庚一位少卿,正好还缺一个,就让他小子填补这个空缺吧。"
薛云祈听了更加惶恐,行着礼不敢起身,"陛下,臣妾的弟弟年今不过二十,年轻气盛、资历尚浅,实在难担大任。"
"不如再让他多历练一两年,也好让众百官信服。"
李煊听出了她的话中深意,"朕之前调他去宁远县,不到一年又调回来,朝中确实有几句非议。"
"可他是你亲弟弟,现下还立这么大功,升个官也是情有可原。"
薛云祈不肯起来,"正因他是臣妾的弟弟,臣妾希望他能有足够的能力和阅历来匹配要职。"
李煊不忍见她蹲得久,起身去搀扶,"好了好了,朕明白了。"
"你既不愿看他饱受争议,那朕就把他调离京。襄州贺阳,离这算不上太远,朕记得那恰好缺了个司法参军。"
薛云祈仍是觉着略有不妥,"这…陛下……"
李煊拍拍她的手,"司法参军跟现在的相比己经是很委屈了。"
听到这,她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臣妾代弟弟谢陛下恩赐。"
没多久,薛云祈便回到自己的寝宫。
随行服侍的太监很是不解,憋了一路还是没忍住问:"娘娘,奴才有些话不知当问不当问。"
薛云祈放下茶盅,"本宫知道你想说什么。"
"太子倒台己成必然,皇后再怎么扭转都没用了,一方落败,另一方得势,局面明显。"
"这次的道士一案,本宫看得出来主谋在何方。太子没落,宁王独大,无论是前朝还是后宫,都不会安宁了。"
"树大招风,本宫不愿掺和,更不想为此牵连家人。"
太监轻叹,"娘娘良苦用心。"
三日后,案情告一段落。
大理寺从案人员皆收获了不少赏赐,众人皆大欢喜。
然而在这些喜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