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好不容易拉扯着一双儿女长大,
儿子宋成易,刚成亲半年也被征丁入伍,这女儿宋巧珠又在几个月前被人带走再无消息。
家中,就只剩下老妻孟氏,守着儿媳和一个刚满三岁的小孙子。
大娘提及孟氏就满心的感叹:
“宋老二媳妇儿,年轻时模样也是顶俊俏的,为人和善,性子也好。
这么些年下来,男人没了,女儿走了,儿子又上了战场不知生死。
整个人啊,眼看着就颓了。
要不是家里还有个小孙子要顾及,怕是早就活不下去了。”
宋钰手里抓着一把大娘塞给她的南瓜子,边嗑边问:
“这宋家大房和二房的差距也太大了吧?”
明显的大房的日子是蒸蒸日上,家中孩子是前途无量。
可二房呢?任谁听了都要道一句可怜。
怎么听,都有种快要绝户没了生头的样子。
大娘再次叹气,
“谁说不是呢?
可这麻绳专挑细处断,噩运只找苦命人,老太太又偏心,哎,难啊。”
大娘这边说到征兵,又提到了其他人家的孩子。
在这个偏远的小村子里,因为靠近边关常有战事,几乎家家都有孩子从军。
所以,宋家二房的事儿也算不得稀奇。
大娘们转移了话题,依旧聊的火热。
宋钰却没了听下去的心思,心里也莫名有些堵。
她本想着,沈家将沈明玉接走了,必然会对于沈明玉的养父母稍加补偿。
自己过来了日子也不会太苛刻。
她不是那个没吃过一点儿苦的千金小姐。
给个屋子,给个山头,她能将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眼下看来,当真是自己想多了。
可记忆中沈父母并非是那种过河拆桥的人,除非……
想到沈明玉差点嫁给傻子的事情,宋钰合理的怀疑,自己这次怕是要跳进火坑了。
“再拐个弯,就到抱山村了,要下车的准备下。”赶牛车的大叔招呼了一声。
宋钰看了一眼那被大山环绕的入口,拎着自己的背囊提前下了车。
等了一会儿首到西处都瞧不见人,宋钰拨开路边的荆棘丛,钻了进去。
不一会儿,一个素衣女娘从荆棘丛中钻了出来。
原本高扎的马尾被团成了个丸子,上扬的眉眼也垮了下来。
宋钰吸了吸鼻子,一个俊俏的小公子,摇身一变就成了个落魄逃荒的小叫花子。
她扫了扫身上沾满的苍耳和蒺藜,将满是补丁的小包袱往肩头一甩。
慢慢悠悠向着那抱山村的方向晃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