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天幕,我给古人放他们转世的野史 > 第186章 孔子,统一世界

第186章 孔子,统一世界

自远方来,虽远必诛”。

不过这里的“诛”,不再是杀戮之意,而是“以仁义感化”的决心。

【第三阶段:跨洋远征——美洲的“仁义殖民”】

1. 北美洲:“自由”遇上“礼制”

孔子的舰队乘风破浪,登陆美洲。

在这里,他们遭遇了印第安部落的顽强抵抗。

子贡,这位外交天才,挺身而出。他带着《论语》竹简和精美的青铜器,来到印第安部落首领面前。

“我们带来的,不是战争,而是文明与智慧。”子贡微笑着说道:“若你们学习《论语》,通过科举选拔人才,部落必将繁荣昌盛。”

印第安部落首领们被子贡的真诚和儒家思想的魅力所打动,最终同意进行科举考试。

此时,华盛顿转世尚未出生,但未来的美国宪法草案己被提前修改为《论语·美利坚篇》,儒家的仁义礼制思想,悄然为这片新大陆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2. 南美洲:玛雅金字塔上的“仁”字

在南美洲的玛雅金字塔前,孔子看着古老而神秘的玛雅历法石碑,拿起刻刀,在上面加刻了“三十而立,西十而不惑”。

这一举动引起了玛雅祭司的强烈不满,他们试图用传统的活祭仪式来反抗。

孔子却严厉地说道:“活祭太过残忍,有违仁义。你们若想祭祀,先背诵《孟子》,领悟其中的仁爱之道。”

玛雅祭司们面面相觑,无奈之下,只能开始学习背诵儒家经典。

3. 南极洲:“有教无类”的企鹅

在寒冷的南极洲,孔子派弟子建立了“冰雪书院”。

书院的旗帜在寒风中飘扬,上面大大的“仁”字格外醒目。

弟子们试图让企鹅学习《论语》,虽然企鹅听不懂人类的语言。

但“仁义”的旗帜依然高高地插在了南极极点,象征着儒家思想想要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决心。

最终,全球统一,“大同儒国”的疆域涵盖七大洲。

在这个庞大的帝国中,儒家思想成为了所有人共同遵循的准则。

【帝国的继承制度:传弟子,不传子孙】

“孔子认为,‘举贤才’比血缘更重要。”王莽继续介绍道。

帝国制定了严格的继承规则:每任统治者必须由孔子最优秀的弟子担任。

继承人需通过“终极六艺考核”,这考核包括战车漂移、弓射《论语》、辩论气哭对手等,全方位考验弟子们的能力。

并且严格禁止世袭,违者将遭到“天下共击之”。

历代统治者中,颜回作为首任继任者,推行“仁政2.0”,进一步完善了国家的治理体系。

子路进行军事改革,建立“仁义远征军”,守护着帝国的和平。

子贡凭借出色的经济才能,开创“论语货币体系”,促进了帝国的经济繁荣。

曾参著《大同宪法》,确立“科举立国”,为帝国选拔了无数贤能之士。

而令人惊叹的是,没有一个统治者是孔子的后代,真正实现了“选贤与能”。

李昭瞪大了眼睛,惊叹道:“这比朕的‘天可汗’还夸张……孔子竟能以思想统一全球,实在令人佩服!”

嬴政则拍桌:“这什么鬼,我当年想要统一天下都没有这么简单。”

诸葛小明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全息投影,一边疯狂记笔记,嘴里喃喃自语:“这个‘科举军事化’可以借鉴,或许能为现代社会的人才选拔提供新思路。”

魏小鱼更是激动地举手,大声说道:“我要去那个世界当谏官!就算是孔子,若有不当之处,我也要首言进谏,弹劾孔子!”

“还是别了,这么离谱的一个世界,我感觉还是没有什么必要了。”吕云昭只感觉非常的离谱。

这都什么跟什么。

“离谱就对了,这就是不同的时间。”祖逸感觉还可以,不是离谱都无法理解。

“这就是孔子统一世界的过程。”

王莽神情庄重地说道:“他用《论语》征服了地球,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孙做皇帝,真正做到了大公无私。”

画面切换到数百年后,“大同儒国”因内部“经学辩论”演变成了武装冲突,曾经统一的帝国最终分裂。

在一片废墟中,最后的石碑上刻着:“子曰:过犹不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