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狐?恋\雯/穴, .埂^辛.醉¨全′”安易之道一声谢,随即陷入了回忆。
当年把北宁赶出燕北后,安易之继续驻扎在边境重镇,只是她那时失恋了,心情很不好。
以前她经常给虞九舟写信,现在信都不知道写给谁了,所以她写给了春归。
——陛下安好?燕北初经战乱,荒凉贫困,我让人送回来了一些熏肉,你们跟陛下共享。
——陛下安好?燕北大枣味甜略酸,风味上佳,进献陛下,给你们另外装了些。
安易之写了很多信件的,寄送了很多次包裹,如往年一样,都是特产,从送于九舟,变成了进献陛下。
怎能不让人唏嘘。
一封,两封……十封,百封。
安易之其实没有想过京都会回信,但她相信,春归一定会把她进献的特产送给虞九舟吃的。
哪知,有一日她居然收到了回信,同样有一个大包裹。
——平凉侯安好,进献之物,陛下已知晓,我与夏秋冬四人,不能平白受君侯之礼,我与姐妹们便购了些京都特产,送还君侯。`狐¢恋*闻-茓` ¢更/新′蕞¢全?
收到信件还有大包裹的安易之很惊讶,她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会收到回信,把特产寄给春归,也是延续了往年的习惯。
只是她不能直接寄给虞九舟了,只能寄给春归。
至于春夏秋冬四人为什么选了春归,或许因为春归稳重,或许她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名字就是春归。
那年冬天,燕北格外的冷,春归给她寄了很多冻伤膏,说是迟晚研究出来的,售价不贵,算是给老百姓的福利品,燕北暂时买不到,让她拿了用,用不完也可以分给将士们。
还有一件绣了雌鹰的棉衣,靠着那件棉衣,她过了整个冬天。
每每看到棉衣,她总能想起春归。
至今还记得那封信的内容——素梅虽美,往勤添衣,珍重。
哪次安易之给春归寄了燕北的梅花,送到京都已经干了,哪里还会美。
她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信只是写给春归的,上面照例问陛下安好,却不曾再说进献陛下的话。
一连数年,直到中枢有令,彻底占领北宁,战事紧张,两人的信件来往才暂停。+x.i!a/o~s′h¢u\o\h?u·.~c!o,m+
是安易之打仗太忙,写信的时间太少,有空匆匆写上两句,到仗打完了,一封信才写完。
战事结束后,安易之才知道,两年以来,春归也寄来了几次信件跟包裹,只是北宁之地太大,随时启程到处游荡,很难找到大部队在哪。
安易之也叮嘱过,非中枢令,不得浪费资源寻她。
回去后,安易之才看到春归的信跟包裹,包裹里有很多药,还有各种干粮,行军途中容易携带,至少一日三餐不愁。
可见春归为了准备这些有多费心,还有信上的内容,字字都在担心她,毕竟是打仗,每天都在死人。
春归担忧,表达又含蓄,安易之的唇都不由得勾起。
她连忙写信,加上之前写的,还有战利品,全都寄到了京都。
这一次,收到信的春归红了脸,安易之的内容没有什么,只是事无巨细,什么事情都说了一遍,就像是写给妻子的……
但战事结束,安易之平安归来,总是一件好事。
春归又去买了许多燕北买不到,却需要的东西,再写上一封简短的信,寄到京都。
就这样又是一年,安易之越发明白自己的想法,她对春归起了心思。
如今她与春归都是而立之年,双方都未婚,再看两人信件,虽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但她们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只是不说破,她们还是朋友,一旦说破……
安易之迟疑了许久。
担心会吓到春归,可有些话总归是要说出口的,不争取一下,怎么知道不行。
她是一名将军,少年成名,常年军旅生活,本就不是扭扭捏捏的人,所以她还是写下了一封信,询问春归的态度。
——春归。
见字如晤。
自别后,常忆你我相处,蓦然回首,卿与我相处时日甚多,吾习武练剑,你都在吾身旁,书屋铜铃轻晃,你怕扰我,总抬手轻扶。
昔日常在一起,不懂卿之柔意,三更敲响,惊觉吾已辗转反侧已久,心头悸动,无处述说……
安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