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铁血商城:穿越1937 > 第五十五章 战前的最后部署与心理建设

第五十五章 战前的最后部署与心理建设

第五十五章 战备动员与国际震荡

第一节 1941年11月1日 - 雷霆动员令下达

1941年11月1日清晨6点整,莱佛士庄园顶楼的铜制报时钟刚敲响,杜承渊便握紧手中的加密无线电话筒,低沉而有力地发布指令:“全体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即日起启动全面军事准备!”这道命令如同惊雷,通过三重加密电波,在15分钟内精准传达到控制区内的1200个军营、380座工厂以及210个物资仓库。-齐¨盛+暁*税′旺. ′已!发~布/罪*薪^璋?劫_

此刻杜承渊面前的作战指挥台上,摊开着详细的财务报表:账面上可用资金为101,934,288元,积分余额792,536,000点。而情报桌上,来自全球的绝密情报文件堆积如山。最新的情报显示,在欧洲战场,德军自1939年闪击波兰后,不断扩充军备,如今正于波兰边境集结300个师共计600万人的庞大兵力,配备8000门火炮、5000辆各型坦克与4000架战机,虽外界传言其将发动针对苏联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但具体进攻时间尚未明确;亚洲战场,日军自全面侵华以来,在新加坡部署2个师团(约50000人),配备150辆九五式轻型坦克、80架零式战机,同时在马六甲海峡沿岸构筑12座永久性炮台;太平洋方向,美军在珍珠港部署8艘战列舰、200余架战机,近期其第3舰队动向频繁,有向东南亚移动迹象,具体目的和抵达时间尚不明朗。

总参谋部早在三个月前便制定《三十天战备实施细则》,这份长达876页的计划,将每小时的任务精确到个人:50个征兵站站长姓名、9000辆卡车的驾驶员排班表、60条兵工厂生产线的调试时间……杜承渊反复摩挲着计划表边缘,深知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备战,将决定南洋未来十年的命运。他拿起红笔,在计划表上圈出几个关键节点,喃喃自语道:“每一个小时都不能浪费。”

第二节 1941年11月1日 - 3日:暴风骤雨般的动员

11月1日清晨7点,泗水市征兵站的铁门刚打开,等待的人群便如潮水般涌入。现场布置着120个登记窗口、30个体检帐篷,工作人员按标准化流程操作:指纹采集、视力测试、体能评估……每8分钟完成一人登记。截止当日18点,50个征兵站同步数据显示:单日招募54,000人,远超预期的18,000人。新兵们当晚便乘坐300辆军用卡车,在1200名系统兑换教官的护送下,连夜奔赴20个训练基地。

在雅加达征兵站,一位名叫阿明的青年,眼神坚定地填写着报名表。他的父亲在日军的轰炸中丧生,母亲和妹妹也下落不明。“我要为家人报仇!”阿明将报名表重重地拍在桌上,声音中充满了悲愤与决绝。像阿明这样带着仇恨和使命感参军的青年,不在少数。

情报战线同步进入白热化。11月2日凌晨3点,潜伏在日军东京参谋部的“夜莺”传来密电,附件包含27张手绘的马六甲海峡布防图,详细标注3座海岸炮台的具体位置、20艘巡逻艇的每日巡逻路线,甚至精确到日军换岗时间。密电末尾还提到,日军正在筹备一场大规模军事会议,讨论对南洋地区的进一步行动。同日,欧洲情报小组破译德军部分密码,证实其正将3号突击炮生产线增至8条,11月上旬己组装完成30辆,后续产能趋势不明。

后勤系统如同精密钟表运转。11月2日0点 - 6点,30个运输团的9000辆军用卡车完成检修,每辆车加装了备用油箱、加固了底盘,调试好加密电台。11月3日清晨5点整,100个运输编队(每队90辆车)同时出发,车队绵延180公里,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将首批1500吨弹药运往50个边境储备中心。运输途中,12架老式侦查机全程护航,地面每50公里设中继站,确保物资实时追踪。在苏门答腊岛的一条蜿蜒山路上,一支运输车队遭遇山体滑坡,道路被巨石阻断。但早己制定好的应急预案立即启动,车队迅速改道,通过一条隐蔽的小路继续前行,最终仅比预定时间晚了1个小时抵达目的地。

第三节 1941年11月4日 - 10日:训练与生产的极限冲刺

训练场上,新兵们的日程被精确切割。!暁·税?宅¨ ?追+蕞~新+漳?踕¢每日4:30起床,5:00 - 6:30进行5公里负重越野;7:00早餐后,8:00 - 12:00开展战术训练,系统教官通过沙盘推演,还原像淞沪会战这种经典战例;14:00 - 18:00实弹射击,720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