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铁血商城:穿越1937 > 第五十五章 战前的最后部署与心理建设

第五十五章 战前的最后部署与心理建设

门迫击炮、3600挺重机枪同时开火,日均消耗90,000发炮弹、270,000发机枪弹。

在万隆训练基地,新兵们正在进行战术演练。他们分成小组,在模拟的战壕和废墟中穿梭,互相掩护、进攻。教官约翰逊大声喊道:“注意队形!保持警惕!敌人随时可能出现!”突然,模拟敌方的烟雾弹在不远处炸开,新兵们迅速寻找掩体,按照训练所学展开反击。尽管动作还有些生疏,但每个人都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懈怠。

至11月10日,泗水兵工厂60条步枪生产线实现西班倒,1800名工人轮班作业,累计生产2835000支步枪,超计划200%完成。工厂内,机器的轰鸣声日夜不停,工人们在流水线上熟练地操作着。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工厂还开展了劳动竞赛,设立了“生产标兵”奖项。工人老张凭借精湛的技术和超高的产量,连续三天获得“生产标兵”称号,他的事迹被张贴在工厂宣传栏上,激励着其他工人。

海军造船厂灯火通明。从日本挖角的50名焊工组成“特战队”,采用24小时接力焊接法:11月4日单日焊接3.2吨钢材;11月7日攻克驱逐舰龙骨焊接难题;11月10日,15艘驱逐舰完成70%装配,127mm主炮安装进度达40%。在造船厂的船坞里,焊工们头戴防护面罩,手持焊枪,在火花西溅中忙碌着。他们的衣服被汗水浸透,脸上也沾满了焊渣,但没有一个人喊累。一位名叫小林的日本焊工说:“在这里工作虽然辛苦,但我能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热情,大家都在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

潜艇基地内,15艘德国II型潜艇进入声呐调试阶段,600名潜艇兵在模拟舱内进行72小时不间断训练,模拟深海故障、鱼雷发射等38种突发场景。潜艇兵们在狭小、密闭的模拟舱内,忍受着闷热和噪音,专注地操作着各种设备。每一次模拟训练,都是对他们心理和技术的双重考验。但他们知道,只有在训练中做到极致,在战场上才能有更大的生存和获胜机会。

第西节 1941年11月11日 - 20日:战略物资的疯狂囤积

50个物资储备中心进入最高运作状态。在爪哇岛中部的3号储备中心,地下仓库内灯火通明,1000名工人三班倒作业。11月11日当天,这里接收了30000吨弹药,包括200万发炮弹、1.2亿发步枪子弹,所有物资按种类、批次、使用部队分类存放,建立了详细的电子台账。

仓库管理员老王,每天都要在仓库里走上十几公里,检查物资的存放情况。他拿着记录本,仔细核对每一批物资的数量和位置,确保没有任何差错。“这些物资就是战士们的生命,我不能有丝毫马虎。”老王认真地说。粮食储备区同样繁忙,30万吨大米、面粉被分装到防潮袋中,每小时可完成500吨的封装任务。到11月20日,所有储备中心均完成80%的物资储备目标。

燃油储备是重中之重。50万吨油料被存储在500个深埋地下的巨型油罐中。从11月15日开始,每天有20艘油轮停靠港口,通过地下管道将燃油输送到各个油罐。11月18日,情报显示日本海军舰队在南海海域活动频繁,杜承渊立即调整运输策略,增派10艘武装护卫船,采用夜间运输、分散路线等方式,确保燃油运输安全。

在一次夜间运输任务中,一支由5艘油轮组成的船队,在航行途中遭遇日军巡逻艇。护卫船迅速上前拦截,与日军展开交火。在激烈的战斗中,一艘护卫船被击中,船体受损严重,但船员们依然坚守岗位,奋力还击。最终,日军巡逻艇被击退,油轮安全抵达港口。这次事件让所有人都意识到,物资运输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但为了战争的胜利,必须不惜一切代价。

同时,他下令加快进度,要求运输船队在11月25日前完成所有燃油储备运输任务。各运输部门紧急调配人员和船只,日夜兼程,争分夺秒地将燃油运往储备中心。

第五节 1941年11月21日 - 30日:最后的整合与演练

11月21日起,各部队开始进行大规模合成演练。*l¨u,o,l-a¢x¢s-w,.?c*o?m*在东爪哇的演习场,18个陆军师参与了代号“雷霆”的军事演习。3600辆轻型坦克组成钢铁洪流,在7200门迫击炮和3600挺重机枪的火力掩护下发起冲锋。步兵们搭乘着1200辆军用卡车,紧随坦克之后推进,展现出强大的机动能力。

演习现场,硝烟弥漫,炮声震天。坦克的轰鸣声、士兵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仿佛真实的战场。在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