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出新型机翼气动外形。
试飞那天,歼-6原型机如离弦之箭冲上云霄,飞行员在无线电里高呼:“这飞机像长了翅膀的龙!”
航空武器研技术研发所的突破充满传奇色彩。
某次实弹训练中,火箭弹因潮湿哑火,贵华润翻出明代《神器谱》,照着“火药炮制法”改良推进剂配方。
他甚至跑到中药厂,将雄黄、硫磺与现代化学原料混合,研制出防水性能极佳的“霹雳弹”。
当这种新型火箭弹在东海试射中精准命中靶标,海军观摩团的军官们忍不住鼓起掌来:“陆军造的空射武器,比我们海军的还狠!”
海军装备研发中心重回江南造船厂时,贵华润望着正在舾装的1500吨级护卫舰,心中却盘算着更宏伟的蓝图。
“舰体强度够了,但续航能力不足!”他在军用舰体技术研发所的会议上铺开世界海图,“我们要造能跨洋的战舰!”
团队借鉴明代宝船的“水密隔舱”,用新型合金钢打造出蜂窝状舰体结构,强度提升3倍,重量却减轻20%。
舰载武器技术研发所里,一场“无声革命”正在进行。
贵华润盯着缴获的美军“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突然想起《天工开物》中“以机发石,其机巧百倍于常”的记载。
他带领工程师将古代连弩的连发原理,与现代火箭技术结合,研制出“海鹰”反潜火箭弹。试验那天,火箭弹像离弦之箭扎入海底,精准摧毁模拟潜艇,观察员惊呼:“这是海里的‘诸葛连弩’!”
最艰难的挑战来自舰用动力技术研发所。苏联专家断言:“中国十年内造不出合格的舰用蒸汽轮机!”
贵华润却带着团队钻进故宫文渊阁,在清代《工程做法则例》中找到灵感。他们将古代水车的传动原理,与现代涡轮技术融合,用青铜和合金钢打造出复合式蒸汽轮机。
当第一台样机在车间轰鸣运转,震落屋顶的灰尘时,老工人抹着眼泪说:“这声音,比俺家的老水车还亲切!”
1953年国庆,三大装备研发中心的成果首次集体亮相。
天安门广场上,陆军的新式坦克如钢铁洪流驶过,履带碾过柏油路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空军编队呼啸而过,机翼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冽的光芒;海军模型展台前,1500吨级护卫舰的图纸引来外国武官驻足惊叹。贵华润站在观礼台上,望着这一切,口袋里的《天工开物》被手心的汗水浸湿——从黄土窑洞到现代化研发中心,从土枪土炮到尖端装备,这条自力更生的军工之路,终于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而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还有更多的奇迹等待着中国军工去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