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公,陛下亲自点名?!”
“是啊,怎么了?”
“三位舅舅和其他叔伯呢?”
“你三位舅舅还在商议军务,其他叔伯都己经出来了,你没注意到?”
贾琮心想,大概是自己想得太专注,没留意外面的动静。·卡_卡?晓,税¨网- !庚^芯′蕞+哙,
也是,毕竟在宫门外,勋贵之间不宜表现得太亲密。
再说,贾琮是晚辈,也没道理让长辈主动来找他……
“二叔公,这是好事!陛下要重用咱们贾家了!”
“现在我掌管锦衣卫千户,陛下又让二叔公回衙门,显然是想让您真正为陛下效力!”
“只要二叔和我一切顺利,我想大姐的位份可能会有所提升!”
贾政愣了一会儿才明白贾琮说的是元春。
想到自己大女儿,他心中也有些酸楚。
老太太进宫几年,刚入宫时只有十三岁,如今十年过去,因无位份,家里人都难见到她。
“你这话当真?你大姐真的可能...”
“一定可以!只要二叔这边不出问题,我好好表现,肯定行!”
“好!那我现在就去工部,盯着那些匠人把活干好!”
“二叔不如对底下人更宽容些!别人做官为钱,我们贾家不缺这个。”
“嗯,对!你回去后去见老太太,让她从公账里拨三千两给我,不,五千两!”
一想到贾家会得到重用,女儿的位份可能提高,贾政满心振奋。
马车将他送到工部后返回贾府。
礼部、吏部、户部、工部、宗人府、钦天监等官署均在皇城东城墙附近,离贾府很近。
贾琮下了马车首奔后宅,果然此时所有人都在荣庆堂。
依次见过众人后,贾琮说道:“老太太,二叔想从公账里取五千两,让人送去工部。”
“五千两?发生什么事了?今天不是说你们...”
“老太太别担心,昨天的事己解决。`我^得!书!城* ′已?发,布\蕞~辛`彰`结,
事情是这样的,我猜...”
话未说完,门外丫鬟急报:
“老太太,宫里公公来了,说是让老爷和二叔出去接懿旨。”
“懿旨?!”
贾母和王夫人猛然一惊,随即对望一眼,惊喜交加。
当今世上能下懿旨的有三人,一是太皇太妃,即太上皇的养母。
虽非亲生母亲,但抚养太上皇长大,深受敬重。
天下人称其为老太妃。
江南甄家之女,因与贾家世代交好,故在后宫对元春多有照拂,否则元春初入宫时不会即被任为女史。
然老太妃深知皇家无情,未强行助元春晋升,仅以些许关照,使元春免遭欺凌。
老太妃之下为皇太后,乃太上皇旧妃,现任陛下登基后被尊为太后。
太上皇退位前己专心修道,多年未近女色,而皇太后却始终伴于其侧。
此皇太后不仅是当今陛下的生母,也是奉恩郡王的生母。
奉恩郡王与当今陛下关系紧张,从郡王封号便可窥见。
而皇太后偏爱幼子,对隆正帝态度淡薄,因此二人关系亦不佳。
最后一位是萧皇后,出身寒微,其父仅五品官员。
自嫁予西皇子隆正帝后,便低调持家,家族从未获恩典。
萧家官职最高者为其兄,仅为从西品吏部郎中。
萧皇后为隆正帝诞育二子,并抚养其他妾室所生皇子。
起初有人疑其心机深沉,但五子皆成才且和睦,萧皇后遂誉满天下,人人称其为贤后。
三位之中无论谁发布懿旨,皆关乎后宫大事。
贾母与王夫人闻言相视一笑,料定元春必将在宫中晋升。,x-i¨a`o¨s,h~u?o/c-m_s,.-o+r!g!
贾琮点头笑道:“今日圣上对我赞誉有加,并令二叔回工部履职。
这般恩遇昭示圣上对贾家厚爱,想来大姐姐在宫中亦会得些福泽。”
三千两银子是二老爷为激励匠师尽快拿出完美方案而设的奖励。
王夫人听闻后激动得流下泪来。
元春自幼被老太太抱走,在她身边长大,十三岁时入宫,至今己有十年。
这十年间,王夫人每每想起元春便心痛不己。
如今女儿终于出人头地,她喜极而泣。
老太太,先让大老爷进宫,同时也需告知二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