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拖着伤腿上前,指着舆图上的金州、盖州、复州:
“毛承克在辽东推行‘耕战合一’,屯田自给三成粮草,又用铁器、布匹换取朝鲜、蒙古的物资。/x~t,i¨a~n\l*a`i/.`c/o,m·更要命的是 ——”
他指尖划过金州港位置,“他在有意加强水师实力,明军本身就强在水师,到时候咱们怕连海岸线五十里内都守不住。”
皇太极沉默良久,突然冷笑:“你是想说他是想彻底扎根辽东?”
随即重重一掌拍在桌案上,“那本汗就断他根基!传令下去,从明日起,所有靠近东江军屯田区的女真部落,一律内迁三十里,实行‘坚壁清野’!”
他望向窗外凋零的槐树,“没了百姓劳力,没了铁器贸易,我看他毛承克拿什么春耕!”
与此同时,金州城的屯田指挥所内,毛承克正在查看新绘制的《辽东屯田图》。
阿柱抱着一堆图纸进来,每张纸上都画着奇形怪状的农具:“少帅,按您说的‘曲辕犁’改良了,耕牛能省一半力!还有这‘耧车’,一天能播二十亩地!”
“好!” 毛承克点头,对于阿柱的工作,他特别满意,这个年轻人确实是一名难得的科研人才。,暁\税/宅′ \哽+辛.最*快+
接着他又将目光落在桌子上的 “辽东百姓户籍册” 上,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新归附的汉民数量,辽东经过鞑子的清洗,汉民数量还是太少了。
他现在最头疼的就是人口问题,无论是招兵还是屯田,人手都少不了。
现在人手不足,那就先从农具上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通知各屯堡,凡愿加入屯田军的百姓,每户分耕地十亩、每两户分耕牛一头,秋收后赋税只收三成。”
他突然想起什么,“对了,给铁匠铺下令,每月打造五百把锄头要比现有的的宽三寸不要怕多费铁,那样破土更快。”
作为副手,赵守忠认真的在一旁记录着,等着下去后好生执行。
三日后,皇太极的 “坚壁清野” 令传到辽东各地。
当女真士兵驱赶靠近金州的汉民时,却发现好些个村庄早己人去房空。
这些人跑哪去了,不用说肯定都是跑到东江军地盘上去了。
而一些本来不打算跑的汉民,见到鞑子要来驱赶他们,也都毫无例外的加入到了逃亡队伍里去。
皇太极的这一举措不仅没有做到“坚壁清野”,反而将更多的汉民送到了毛承克手里。!删_疤_看′书·旺, \首,发?
“大汗,这是东江军散发的‘告辽东百姓书’。” 多尔衮递上一张传单,上面用汉、女真双语写着:“加入我们,否则与女真同饿。”
毛承克怕有些人不识字看不懂,还非常贴心的在传单背面画着东江军分粮的场景,汉民捧着粟米笑逐颜开,对比之下,女真士兵却在啃食树皮。
皇太极捏碎传单,咬牙道:“毛承克这是在挖我大金的根基!传令下去,严禁任何汉民私自出外出,有抓获者立斩不赦!”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
不久后有探马报来:“大汗,蒙古科尔沁部用马匹换了东江军的铁锅,还说‘东江铁比大金的锋利三倍’!”
皇太极握紧拳头,只觉胸口发闷,毛承克用蒙古人急缺的铁器、火器为饵,意图瓦解后金的盟友体系。
这是他要不要就无法接受的事情!
看来对于东江军,必须要有一番大动作才行了!
皇太极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等再恢复一些元气后便向东江军用兵。
十二月初一,金州迎来今冬第一场暴雪。
毛承克站在屯堡的瞭望塔上,看着屯田军在雪地里铺设 “地垄暖窖”—— 用砖石砌成地下暖房,上面覆盖茅草和积雪,既能保温又能藏粮。
赵守忠抱着账本走来:“少帅,新归附的汉民己达两万,屯堡扩到西十七个,铁器库存足够支撑三个月。”
毛承克望着沈阳方向,突然问道:“朝鲜那边回信了?”
“回了。” 赵守忠递上一封盖着朝鲜王印的密信,“朝鲜王愿以春麦种子换咱们的火绳枪,还说……”
他压低声音,“愿暗中资助东江军硫磺、硝石。”
毛承克笑了,指尖摩挲着瞭望塔的砖墙。
朝鲜两面三刀的特性他十分清楚,谁强他就认谁当爹,过去后金一首压制大明,他们便倒向鞑子。
现在他东江军崛起便又向自己示好,说他们是一群跳梁小丑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