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从东江镇当毛文龙儿子开始 > 第142章 另辟蹊径

第142章 另辟蹊径

与此同时,大凌河战场上,代善经过短暂休整后,决定改变战术。_第*一·墈¨书-蛧? !更^辛¨嶵*哙_

他不再正面强攻,而是派出小股骑兵不断骚扰明军的补给线。

祖大寿识破了他的意图,命吴三桂带领三千精锐骑兵设伏。

当后金骑兵再次来袭时,吴三桂一声令下,伏兵西起,箭如雨下。

后金骑兵顿时阵脚大乱,慌忙逃窜。

但代善也不是吃素的,他早就在撤退路线上设下了埋伏。

吴三桂追击途中,突然遭到后金伏兵的袭击。

双方在雪地里展开了一场惨烈的骑兵对决,马蹄声、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

吴三桂虽然勇猛,但后金伏兵人数众多,他渐渐陷入苦战。

千钧一发之际,祖大寿亲自率领大军赶到,火炮齐鸣,后金伏兵被打得溃不成军。

代善见势不妙,只得下令全军撤退。

这一战,明军虽然取胜,但也伤亡惨重。

祖大寿看着疲惫不堪的士兵,心中暗暗发愁:关宁军的兵力和粮草都己捉襟见肘,若不能尽快得到支援,大凌河恐怕难以坚守。

不得以,他再次派人向山海关孙承宗那送信。

信中将他这一段时间的战绩添油加醋的胡吹了一遍,然后便是老生长谈的催粮催钱催援军了。,2¢c+y+x*s′w¨.′c?o`m~

当然为了讨好孙承宗,他还特意送过去了几十颗真奴首级,也算是对他战绩的一个证明。

暂且不提孙承宗如何头痛大凌河的祖大寿。

回到金州,东江军在击退了后金的夜袭后,毛承克并未放松警惕。

他知道,皇太极绝不会善罢甘休。

果然,天亮后,后金营地传来阵阵轰鸣,经过改良的火炮再次发出怒吼。

这一次,皇太极改变了策略,不再与明军对轰,而是集中火力轰击金州城的城门。

毛承克望着摇摇欲坠的城门,脸色一阵古怪,这皇太极总算知道避重就轻了。

先不说鞑子的大炮本就性能不佳,再加上他的瞭望塔战术失败后,明军的大炮便占据了居高临下的优势。

这个时候还继续和明军大炮对轰本身就不是明智的选择。

而转向攻击城门才是正确的打法。

只是皇太极明白的太迟了一些,而毛承克也不是毫无准备。

他早己经事先叫人用石料将城门堵死,大门就算被轰烂,也不过露出后面的石料,鞑子一样进不来。

当鞑子好不容易轰烂城门发现在城门后面堵着无数大石头后,皇太极气得一脚将火盆踢飞。¨6_腰,墈¨书^旺, ¢追?罪¢芯\彰,洁_

这金州城城难道就真是个乌龟壳吗?

皇太极盯着被大石堵住的城门洞,忽然听见身后传来木料断裂的声响。

刘汉带着工匠扑倒在一门快要炸膛的火炮旁,青铜炮管裂开的缝隙中还在冒着青烟,劣质黄铜在连续轰击下终于不堪重负。

"大汗!不能再打了!" 刘汉的哭喊声被寒风撕碎,"剩下的炮管最多还能发射两轮!"

毛承克在城头看得真切,转身对赵守忠说:"把 ' 悬门 ' 装置抬上来。"

士兵们立刻推动绞盘,只见城门洞上方突然降下一块裹着铁皮的千斤石板,正好卡在断裂的门框间,充当了大门的作用。

皇太极看着这突如其来的 "铁门",猛地拔出佩刀劈向炮架:"挖!给本汗往死里挖城墙根!"

他这明显是急了眼,眼见着大炮不管用了,只能又回到最初原始的攻城方法上。

后金士兵在各自百夫长的指挥下,扛着鹤嘴锄冲向城墙,却在接近时遭到了明军城头火炮和燧发枪的火力压制。

数十名士兵连墙砖都没有摸到瞬间便被打成了筛子。

毛承克看着鞑子士兵悍不畏死的凶状,对赵守忠说:"告诉耿仲明,把火罐准备好,只要鞑子靠近城墙三丈内就扔下去。"

金州城下,后金士兵顶着明军枪炮和火罐不计伤亡的挖掘城墙,还真叫他们弄出了点效果。

赵守忠这时趴在 "地听" 陶瓮上,脸色大变:"少帅!鞑子在挖地道,方位对着北城角楼!"

毛承克立刻训斥:"慌什么慌?不会往地道里灌煤油吗?给我烧。"

当夜子时,后金地道挖到城墙根下,突然闻到浓烈的煤油味。

火把刚凑近,地道内瞬间爆燃,气浪将出口的士兵掀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