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末将……末将只是……”
话没说完,外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是刘备的亲卫。
“左将军有请夫人,说东吴的密使到了。”侍卫的话像把冰刀,剜进我心口。
赵云立刻放下刘禅,替我理了理鬓发,指尖划过我耳垂时,低声说:“末将就在门外,夫人莫怕。”
议事殿的烛火比白日更暗,刘备坐在主位,玉珏在案上投下狰狞的影。
下首跪着的,是东吴的中大夫,捧着金丝楠木匣——和前世一样,里面装的不是首饰,是蜀汉布防图。
“妹妹辛苦了。”孙权的密信躺在匣底,字迹浸着朱砂,与前世分毫不差,“若得刘禅,便封你武昌郡主。”
我望着刘备冰冷的眼,忽然明白,这一世的权谋戏码,不过是前世的重演。
他要的是我手中的密令,是坐实我“东吴细作”的证据,而赵云的银枪,刘禅的啼哭,不过是这场戏里的配角。
“主公要看么?”我将密信推过去,“兄长要我带刘禅回吴,封我郡主,可我——”指尖抚过案上蜀葵纹的镇纸,“更想做蜀地的夫人。”
刘备的手指捏紧玉珏,指节泛白:“夫人可知,子龙为你抗了张飞五矛,现在军医说他伤了肺腑?”
他忽然冷笑,“你以为用孩子就能拴住我?”
殿外突然传来“砰”的声响,是银枪落地的声音。
赵云倚在门框上,血从唇角溢出,却仍笑着:“主公,末将替夫人抗的矛,都是该挨的。”
他望着我,眼中映着烛火,“因为夫人怀里的,是您的骨血,也是——”喉结滚动,“末将愿用命护的人。”
刘备猛地起身,玉珏“当啷”落地:“你俩倒真是情深义重!”袍角带翻案上密信,朱砂字在火光下像血,“来人,将赵将军押入大牢,即日起,夫人禁足椒房殿,未经允许,不得踏出半步。”
侍卫上前时,赵云向我微微摇头,护心镜下的绣片被血浸透,像朵开败的蜀葵。
我抱着赶来的刘禅,看他望着赵云被拖走的方向,小脸上满是惊恐,忽然想起前世临终前,枕下那半幅蜀绣——原来早在建安十七年,命运就已在我们三人之间,系上了解不开的死结。
椒房殿的炭火烧得太旺,却暖不了檐角的霜。
我摸着刘禅后颈的朱砂痣,听着远处传来的鞭打声,忽然明白,这一世的朱墙,早已不是用砖石砌成,而是用刘备的猜忌、赵云的隐忍,和我怀中孩子的啼哭,一砖一瓦,砌成了永远逃不出的牢笼。
蜀葵凝着霜露,在月光下弯下腰,像极了赵云被押走时,那抹终究没能挺直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