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现代军医穿越东汉救世 > 第125章 甘宁定海铸新城

第125章 甘宁定海铸新城

、一车车滚烫(因化学反应放热)的水泥灰浆被传递过来,如同给巨兽注入生命的血液,源源不断地倾倒入巨大的木模之中。灰浆迅速填满模具的每一个角落,包裹住作为筋骨嵌入其中的粗大毛竹和碎石。士兵们用厚实的木板拍打、压实表面,力求平整。

炎热潮湿的赤道气候,成了水泥凝固的绝佳催化剂。仅仅一日之后,当匠师指挥着小心翼翼地拆开部分外围模具时,一片坚硬、平整、呈现出奇异灰白色的“石墙”赫然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神迹!真的是神赐的石头!”被招募来的当地土着劳工,以及远处偷偷窥探的部落探子,无不目瞪口呆。他们敬畏地抚摸着冰冷光滑的墙体,用石头砸,用骨刀砍,只留下浅浅的白痕。这种“瞬间成石”的力量,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消息如同飓风般传遍苏门答腊岛东岸,定海城尚未完工,其“神赐之石城”的威名已令无数部落心生畏惧与好奇。

在水泥的神速加持下,定海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高耸的城墙、宽阔的城门、平整的街道、巨大的仓库、坚固的兵营……所有主体建筑都呈现出统一的、坚不可摧的灰白色调。甘宁尤其重视港口建设。巨大的水泥墩柱被打入水下,构筑起前所未有的坚固码头,任凭海浪日夜冲刷,岿然不动。+j.i_n?w-a!n`c~h/i+j/i?.^c?o!m!一座巍峨的、完全由水泥浇筑的棱堡式核心要塞,矗立在港湾入口的制高点,俯瞰着整个海湾和远方的海平线,黑洞洞的炮口(装备了格物院改良的早期火炮和猛火油柜)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威慑力。这座灰白色的巨城,如同一头搁浅在金色海岸线上的石鲸,向整个南洋宣告着它的降临。

当水泥的奇迹震撼着土着的感官时,军师徐庶的目光已投向更深远的地方。他深知,仅靠坚城利炮,无法真正扎根这片富饶而桀骜的土地。定海城必须成为灯塔,而非堡垒;必须流淌乳汁,而非鲜血。

一日,甘宁与徐庶巡视新城周边。时值旱季,烈日灼烤着大地,原本应该青翠的田野一片枯黄龟裂。几个面黄肌瘦的土着孩童,眼巴巴地望着远处浑浊的小水塘,他们的父母正用破旧的陶罐艰难地舀取泥浆水。

“将军,欲得金洲长久归心,必先解其干渴。”徐庶指着干裂的土地,语气沉重,“水,乃命脉。”

甘宁浓眉一拧:“军师有何良策?”

“水泥之固,亦可导水!”徐庶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当于上游河谷择址,筑水泥堤坝,蓄雨季之水!再开凿沟渠,以水泥衬底、砌岸,引水入田,入城!如此,则旱魃无忧,稻谷可丰!”

“好!”甘宁大手一挥,“此事由军师全权督办!所需人力物力,尽数调拨!”

一项惠及万民的工程迅速展开。在徐庶的精心选址和格物院匠师的技术指导下,土着劳工、归顺部落民在汉军工兵的带领下,于上游一处狭窄河谷奋力筑起了一道横跨溪流的水泥拦水坝。巨大的搅拌槽再次架起,粘稠的水泥浆被倾倒入预设的堤坝模具中,迅速凝固成坚不可摧的灰色屏障。雨季的丰沛雨水被牢牢锁在坝后,形成一片碧波荡漾的“定海湖”。

更浩大的工程是引水渠。规划好的线路上,深挖的沟渠底部和两侧,都被仔细地铺上了水泥砂浆,砌上了平整的石块(同样用水泥粘合)。一条条光滑、坚固、笔直、绝不渗漏的“玉带”,从定海湖出发,如同生命的脉络,伸向干渴的平原,伸向定海城内的储水池和公共水井!

当第一股清澈的、带着凉意的湖水,通过水泥沟渠,哗啦啦地流入一片龟裂的稻田时,岸边的土着老农颤抖着跪倒在地,双手捧起甘洌的清水,浑浊的泪水滚滚而下,口中喃喃着听不懂的祈祷。当定海城内第一口公共水井涌出清泉,居民们提着水桶欢呼雀跃。水,生命之源,通过水泥铸就的通道,流淌进了干渴的土地,也滋润了惶恐的人心。定海城“水润万物”的美名,迅速盖过了“石城”的威吓。

与此同时,定海城港口旁,一片巨大的空地被平整出来,搭建起连绵的棚户和摊位——“金洲海市”开张了!甘宁亲书法令,刻于水泥碑上,立于市口:**“公平交易,强买强卖者斩!欺行霸市者鞭!童叟无欺,违者重罚!”** 法令之下,由精锐水兵组成的市舶司日夜巡逻。

交州商船带来了琳琅满目的货物:光洁如玉的瓷器,流光溢彩的丝绸,寒光闪闪的铁制农具和刀具,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虽然略显粗糙,但在这蛮荒之地已是稀世珍宝),还有治病救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