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现代军医穿越东汉救世 > 第210章 紫微初耀·麒麟阁序

第210章 紫微初耀·麒麟阁序

子,现任颍川郡医官署令陈昶,脸色铁青:“父亲,惠民局若成,廉价官药冲击,我族药行首当其冲!更可恨者,那些贱民泥腿子,岂能与吾等同享杏林之术?” 书房内几位依附陈家的药行东主更是群情激愤,叫嚷着“官逼民反”、“断不能坐以待毙”。

数日后,颍川郡首阳县城。新设立的惠民局药铺刚刚挂上崭新的匾额,木漆的味道还未散尽。清晨,药铺管事刚卸下门板,准备开张,一群身着青衣、面容不善的汉子便围了上来,既不买药,也不问诊,只是或蹲或站,堵在门口,目光阴鸷地扫视着每一个试图靠近的路人。偶尔有胆大的乡民想进去看看,立刻被几声阴阳怪气的咳嗽和凶狠的眼神逼退。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威胁。药铺内,从州城太医馆调来的年轻医士孙邈,看着门外那密不透风的人墙,又看看柜台上寥寥无几的几味平价草药,心急如焚。他猛地抓起案上用来捣药的铜臼,就要冲出去理论,却被老成持重的药铺掌柜死死拉住:“孙医士!使不得啊!这些人…都是陈家的爪牙!你这一出去,正中他们下怀!他们等的就是闹事,好让官府说我们惠民局惹是生非!忍忍…再忍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消息夹杂着陈氏暗中煽动的流言,如同长了翅膀的毒虫,飞速传至洛阳。朝堂之上,以崔琰为首的一批世族代言人立刻发难。紫宸殿偏殿的御书房内,崔琰手持数份颍川郡守“泣血陈情”的奏折,痛心疾首:“陛下!新政虽善,然操之过急,恐伤国体啊!颍川陈氏,悬壶济世,仁心仁术,泽被乡梓百年!今惠民局之设,非但未解民困,反激起地方大族忧愤,市井骚然!长此以往,恐寒了天下士族之心,动摇国本!臣恳请陛下,暂缓医改,详加斟酌!”

蒋毅端坐御案之后,面上看不出喜怒,目光却锐利如刀,扫过崔琰和他身后几位附议的官员。他并未直接驳斥,只是淡淡开口,声音不高却重若千钧:“动摇国本?朕倒要看看,是盘剥乡里、垄断医道的蠹虫能动摇国本,还是朕这为天下生民开一条活路的惠民局能动摇国本!崔卿,” 他目光锁定崔琰,带着无形的压力,“你忧心士族之心,可曾忧心过颍川城外,那些因无钱买药而卧以待毙的百姓之心?” 他转向侍立一旁的戏志才,语气不容置疑:“传旨刑部、御史台,遴选精干吏员,组成巡察组,即日赶赴颍川!一查惠民局受阻实情,二查颍川陈氏及其药行历年所行!若有官商勾结、囤积居奇、草菅人命者,无论牵涉何人,一律严惩!遇阻挠新政、煽动闹事者,就地锁拿,以谋逆论处!”

戏志才躬身领命:“臣遵旨!” 他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麒麟符在手,这第一道荆棘,必须用铁腕劈开。

---

几乎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南阳盆地,金黄的麦浪刚刚被收割,空气中弥漫着新麦的甜香和泥土被翻开的浓郁气息。田野里,农人们正按照新颁布的《农法新章》,紧张地引水灌田,准备播种晚稻,实践这前所未有的“稻麦轮作”之法。庞统的紫袍玉带早已换成了便于行走的粗布短褐,脚上的官靴也沾满了泥浆。他蹲在田埂上,羽扇插在后颈衣领里,毫不在意形象。他小心翼翼地捻起一把刚被犁铧翻开、尚带着湿气的泥土,仔细看着土块的碎散程度和墒情,又拔起几株残留的麦茬,观察着根系的状况。

“庞相爷,您看这墒情,下稻种…当真使得?” 一位赤着脚、裤腿卷到膝盖的老农,脸上沟壑纵横,带着深深的疑虑凑过来问道。他种了一辈子麦子,从未在麦收后紧接着种稻子。

庞统抬起头,脸上是和煦的笑容,耐心解释:“老丈放心。你看这土,疏松透气,墒情正好。麦茬腐了是肥,稻子喝了长得壮!咱们这‘稻麦轮作’,就是不让地闲着,一年两熟,收成翻倍!” 他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格物院反复试验过,错不了!官府会派专人指导,稻种也是特选耐寒的良种。待秋收时,老丈家里粮仓堆满了稻谷和白面,那才叫好光景!” 他的话语朴实,带着强烈的感染力。周围的农人听着,脸上的疑虑渐渐被憧憬取代,有人憨厚地笑了起来。

庞统心中也涌动着热流。他出身荆襄,深知农事之艰,粮粟之重。推广轮作,阻力虽不如医改那般来自盘根错节的世族,却在于千百年来的耕种习惯和农人根深蒂固的保守。他必须亲力亲为,用实实在在的收成说话。他站起身,目光投向远处正在引水灌田的沟渠,仿佛已看到金秋时节,沉甸甸的稻穗再次压弯了枝头。

然而,天象的剧变往往就在人最充满希望的时刻猝然降临。

几日后的一个午后,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