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带飞全家:我八岁考状元 > 第27章 族学先生初听闻

第27章 族学先生初听闻

小妹沈青涵的降生,给沈家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欢乐。/嗖?艘-小/税¢蛧/ ·追?蕞_歆`璋*結*林秀娥虽然产后身体还有些虚弱,但在沈青云的精心照料和全家人的关爱下,恢复得很快。

沈青云每日除了温习功课,便会抽出时间帮着母亲照顾小妹。他会给小妹换尿布,会轻轻地哼着不成调的歌谣哄她睡觉,还会用自己编的那些小竹蜻蜓、小拨浪鼓逗她开心。

看着小妹那纯真无邪的笑容,沈青云的心也变得异常柔软。他越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而沈青云“神童”的名声,也因为方明德那次上门“考较”而进一步在下溪村传扬开来。虽然方明德嘴上没怎么夸,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老童生是被沈家小子给镇住了。

这下,村里人看沈家的眼神,就更加不一样了。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但更多的是一种敬畏和期盼。他们都觉得,沈家这小子,将来肯定能有大出息,说不定真能像沈老太念叨的那样,考个状元回来,光耀门楣,也能让他们这些乡里乡亲的跟着沾点光。

方明德自从上次在沈家“铩羽而归”后,虽然心里还有些不服气,但对沈青云的印象却大为改观。~微,趣,晓′税~ _毋·错`内\容~他知道,这小子确实是个读书的好苗子,非池中之物。

他平日里也常去县里,与其他村的读书人或者一些相熟的先生们小聚。在谈天说地之间,便也免不了会提及下溪村出了个“小神童”的事情。

“哎,你们是不知道啊!我们下溪村那个沈家小子,才八岁,那脑子,简首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倒背如流!我随便考他,都难不住他!而且啊,他对那些经义的理解,比我们这些老家伙都透彻!”方明德说得唾沫横飞,仿佛那“神童”是他自己教出来的一般。

他这话,自然是有些夸张的成分,但也并非全是空穴来风。

这些话传来传去,便也传到了青阳县族学的一位老先生耳中。

这位老先生姓周,单名一个“济”字,表字“世安”,是县里有名的宿儒。周先生早年也曾考取过功名,但因看不惯官场黑暗,便辞官回乡,在县学里教书育人,数十年来,桃李满天下,在青阳县的士林中颇有声望。`咸′鱼^看+书/罔¢ ¢追*蕞*新-章,踕?

周先生为人方正,治学严谨,最是看重学子的品性和根基。对于那些所谓的“神童”传闻,他一向是不太相信的,认为多半是家长或乡邻夸大其词,拔苗助长。

不过,这次提及沈青云的人,除了方明德这个有些好吹嘘的老童生外,还有几个他平日里比较看重的学生,都说起下溪村那个沈家小子,确实有些与众不同。

这就让周先生起了几分好奇之心。

恰好,开春后,周先生因为要修葺祖坟,需要去下溪村附近采买些青石。他便想着,不如顺道去那下溪村看看,亲眼见识一下那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八岁孩童,到底有几分真本事。

打定了主意,周先生便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换了身普通的青布长衫,带了个小书童,便衣简从地朝着下溪村的方向行去。

他并没有提前打招呼,也不想惊动太多人,只想悄悄地观察一下。

来到下溪村村口,周先生向一位正在田边劳作的老农打听沈家的住处。

那老农一听是找沈家的,顿时来了精神:“老先生您是找沈万才家?还是找那个……那个小神童沈青云啊?”

周先生微微一笑:“正是找沈青云小友。”

“哎哟!那您可来着了!”老农放下手中的锄头,热情地指着村里的方向,“您顺着这条路往里走,看到最大那棵槐树,旁边那家就是!我们村的青云啊,那可是个了不得的孩子!聪明着呢!”

周先生谢过了老农,便顺着他指的方向走去。

刚走到村口那棵大槐树下,便听到一阵清脆悦耳的孩童声音传来,似乎是在讲着什么故事。

周先生心中一动,循声望去。

只见槐树下,围着十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听得津津有味。

而在孩子们中间,坐着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孩童,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布衣,虽然瘦小,但眉清目秀,一双眼睛乌溜溜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那孩童口齿清晰,声音洪亮,正绘声绘色地讲着:“话说那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不能翻身。首到那东土大唐来的取经人唐三藏路过,才揭了金字压帖,救他出来,师徒西人,一同往西天取经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