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学里的风波暗流,沈青云虽有应对之策,却也并未因此耽搁了对家里的挂念。?x·g+g¢d+x~s\.?c~o,m′他深知,学问做得再好,若不能惠及家人,改善生计,那也不过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小妹青涵出生后,母亲的身子骨虽渐渐好转,但家里的农活依旧繁重。
青阳县地处南方,多丘陵水网,百姓世代以耕种水稻为生。然则,此地农具多沿袭古制,笨重而低效。尤其是那耕田用的犁,多是首辕犁,不仅需要两头牛才能拉动,耕地时也难以深入,翻土效果不佳,大大影响了田地的收成。
沈青云每次周末从县学回家,看到父亲沈万才和大哥沈青柏依旧用着那老旧的犁铧,在田里辛勤耕作,却收效甚微,心中便不是滋味。
他前世虽是考古学博士,对农业技术算不上精通,但也曾接触过一些古代农具的资料和图谱。他依稀记得,历史上有一种名为“曲辕犁”的农具,结构精巧,不仅省力,而且耕地深浅可调,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这个念头一旦在他脑海中生根,便再也挥之不去。
他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在县学的藏书楼里,搜寻一切与农具相关的记载。虽然大多是些零散的描述和粗略的图样,但凭借着前世的知识储备和理工科的思维方式,他渐渐地在心中勾勒出了一个改良犁铧的雏形。
这日,又是一个周末。沈青云一回到下溪村,便将自己画好的几张图纸铺在了院子里的石桌上,把父亲沈万才和大哥沈青柏都叫了过来。
“爹,大哥,你们看这个。”沈青云指着图纸上那弯弯曲曲的犁辕和几个关键部件,解释道,“这是我琢磨出来的一种新式犁铧。-微-趣-暁?税~蛧¢ -追·醉,歆.章/截_它把犁辕改成了弯曲的,这样可以减少耕地时的阻力,也更容易操控。而且,我还给它加了一个可以调节犁铧深浅的装置,这样就能适应不同的土质和耕作需求了。”
沈万才和沈青柏凑过去,看着那图纸上标注着各种尺寸和名称的奇怪玩意儿,都是一脸的茫然。
“青云,你这……画的是啥啊?”沈万才挠了挠头,有些不解地问道,“这弯弯绕绕的,能耕地吗?别是中看不中用吧?”
大哥沈青柏也附和道:“是啊,三郎,咱们家那老犁虽然笨重点,但好歹用了这么多年了,也没出过啥大岔子。你这新玩意儿,万一不顶用,岂不是白费工夫?”
沈青云知道,要让父亲和大哥接受这种新事物,光靠嘴上说是没用的,必须得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爹,大哥,这新犁好不好用,咱们试试不就知道了吗?”沈青云笑着说道,“咱们村的李木匠手艺好,我把图纸拿给他看看,让他照着样子打制一具出来。材料费我来出,就当是……给咱们家添置个新家当了。”
沈万才见儿子说得如此笃定,又想到儿子平日里的那些“神来之笔”,心中也有些活泛起来。万一……这新犁真像儿子说的那样好用呢?
“行吧,那就……试试?”沈万才有些不确定地说道。
说干就干。沈青云当即便拿着图纸,找到了村里的老木匠李根叔。
李木匠年过半百,是村里手艺最好的木匠,平日里靠着给村民们打制些家具农具维持生计。?顽*夲¨榊\栈? ¨首^发+他看到沈青云拿来的图纸,也是啧啧称奇。
“青云小子,你这脑瓜子,可真是比咱们这些老家伙灵光多了!”李木匠仔细研究着图纸,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犁辕改成弯的,确实能省不少力气!还有这个调节深浅的,以前咋就没人想到呢?”
他拍着胸脯保证道:“你放心,这活儿我接了!保证给你打制出一具结实好用的新犁来!”
接下来的几天,沈青云便和李木匠一起,待在木匠铺里,叮叮当当地忙活起来。
沈青云虽然不懂木工活,但他能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各个部件的功能。李木匠则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将那些图纸上的线条,一点点地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木料。
选料、下料、刨平、凿卯、拼接、打磨……每一道工序,两人都一丝不苟。
沈万才和沈青柏也时常过来帮忙,打打下手,或者提些改进的建议。
经过了七八天的努力,第一具新式曲辕犁,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中诞生了!
那犁通体由坚硬的榆木制成,犁辕弯曲如弓,犁铧闪烁着乌黑的光泽,整体造型比传统的老犁要轻巧灵便得多。
“成了!成了!”李木匠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