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带飞全家:我八岁考状元 > 第39章 大伯态度悄转变

第39章 大伯态度悄转变

自打沈万才在儿子沈青云的激励下,重新燃起了那颗沉寂多年的科举之心,沈家小院的灯火,便常常要亮到后半夜。`n`e′w!t?i.a¨n,x_i-.^c*o′m!

油灯如豆,映照着沈万才那张布满愁容却又透着几分倔强的脸。他捧着一本泛黄的《论语》,眉头紧锁,嘴里念念有词,遇到实在不解之处,便会重重地叹一口气,抓耳挠腮,一副苦不堪言的模样。

毕竟是荒废了多年的学业,底子本就不算太牢靠,如今重新捡起来,其难度可想而知。那些曾经熟悉的字句,如今看来却像是隔了一层厚厚的窗户纸,看得见,摸得着,却怎么也捅不破。

他每日天不亮就起身温书,夜里更是要苦读到三更半夜才肯睡下。这份毅力,倒是比年轻时强了不少。只是,收效甚微。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典故,他要翻来覆去琢磨大半天才能勉强理解。一篇百十来字的短文,他背了又忘,忘了又背,急得首拍自己的脑门。

“蠢!真是蠢到家了!”沈万才常常会如此自怨自艾。

林秀娥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也不知该如何劝慰。只能每日里多做些好吃的,默默地支持着丈夫。

沈青云则成了父亲的“小老师”。他每日都会抽出时间,耐心地为父亲讲解疑难,梳理思路。他知道父亲好面子,便尽量用一种轻松探讨的语气,避免让父亲感到难堪。

“爹,您看这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孩儿以为,不仅仅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能得到新的体会,更是说,能从旧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新的道理,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别人的老师。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沈万才听着儿子条理清晰的分析,再看看自己那钻牛角尖的模样,脸上不由得一阵发烫。

大伯沈万福起初对弟弟这番“折腾”,是抱着几分看热闹的心态的。他每日里依旧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偶尔从田里回来,看到弟弟那副愁眉苦脸的读书样,心里还会暗暗地撇撇嘴,觉得这纯粹是瞎耽误工夫,白费蜡烛。

“二弟啊,我说你这又是何苦呢?”沈万福有时会叼着旱烟杆,蹲在院门口,看着屋里苦读的沈万才,慢悠悠地说道,“咱们兄弟俩是什么料,自个儿心里还没数吗?那科举的路,就不是给咱们这种人走的。*r·a+n′t?x¢t../c¨o¨m¢依我看啊,还不如踏踏实实种几亩地,或者跟我一样,学门手艺,至少饿不死。”

沈万才听了这话,心里自然不痛快,却也无力反驳。毕竟,自己确实是屡战屡败,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沈青云在一旁听着,也不多言。他知道,要改变大伯的想法,光靠嘴上说是没用的。

这日,沈万才又为一个《孟子》里的典故犯了难。那典故说的是齐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他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也请教了儿子,却总觉得那字里行间的意思,自己还是没能完全领会透彻。

他越想越是烦躁,手中的书卷也被他捏得变了形。

“不读了!不读了!”沈万才猛地将书往桌上一摔,霍然起身,在屋里来回踱步,嘴里还骂骂咧咧,“什么狗屁圣贤书!尽是些让人看不懂的玩意儿!老子不伺候了!”

他这突如其来的火气,把正在灶房帮母亲烧火的沈青莲都吓了一跳。

林秀娥也连忙从里屋出来,想劝几句,却被沈万才那暴躁的样子吓得不敢开口。

沈万福恰好从外面挑着水桶进来,看到这阵仗,也是一愣,随即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看吧,我就说他不是那块料,这才几天啊,就原形毕露了。

就在这时,一首安静地坐在角落里看书的沈青云,缓缓地放下了手中的书卷。

他走到父亲面前,平静地捡起那本被摔在地上的《孟子》,轻轻地拍了拍上面的灰尘。

“爹,”沈青云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您还记得您以前常跟孩儿说的一句话吗?”

沈万才正气不打一处来,没好气地问道:“什么话?”

“您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沈青云看着父亲,一字一句地说道,“孩儿以为,读书也是如此。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不解就放弃,那永远也学不到真本事。”

沈万才被儿子这番话说得老脸一红,气焰也消了大半,但嘴上依旧强撑着:“你……你小子懂什么!这书上写得佶屈聱牙,谁看得懂!”

“爹,书上的道理,本就是圣贤们留给后人慢慢参悟的。若是人人都能轻易看懂,那还要我们这些读书人做什么呢?”沈青云微微一笑,拿起那本《孟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