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白的诗作,果然得到了不少先生的赞赏。
“嗯,此诗意境开阔,辞藻精美,对仗亦佳,实乃上乘之作!”一位先生捻须赞道。
刘承彦老夫子更是对李慕白的诗大加褒奖:“慕白此子,诗才敏捷,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李慕白听了,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挑衅似的看了一眼角落里的沈青云。
轮到沈青云的诗作时,先生们的表情却有些微妙。
沈青云的诗是这样的: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语言朴素,明白如话,与那些辞藻华丽、典故堆砌的诗作相比,显得有些……太过“简单”了。
一些先生看了,微微摇头,觉得这首诗虽然也算切题,但终究是太过浅白,难登大雅之堂。
刘承彦老夫子更是毫不客气地批评道:“此诗虽有几分天然之趣,然则过于质朴,缺乏雕琢,与我县学之文风不符。沈青云,你平日里还是要多读些名家大作,锤炼文采,方能有所进益啊。”
他这话,明着是批评,实则是在打压。
李慕白等人听了,都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
沈青云面色平静,躬身说道:“多谢刘老夫子教诲,学生谨记。”
就在这时,一首沉默不语的周济安先生,却突然开口了。
“呵呵,刘老夫子此言,恕老夫不敢苟同。”周先生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刘承彦眉头一皱:“哦?周老先生有何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