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带飞全家:我八岁考状元 > 第46章 一鸣惊人众皆赞

第46章 一鸣惊人众皆赞

青阳县学的仲春文会,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未曾平息。\求·书-帮, .更?薪~最.全′

尤其是沈青云那篇关于“青阳县水利之兴修与农田之改良”的策论,更是像长了翅膀一般,从闻道堂飞出,迅速传遍了县学内外,甚至在县城的一些文人雅士之间,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听说了吗?县学出了个了不得的少年才俊!”

“可不是嘛!一篇策论,将咱们青阳县的农桑水利剖析得头头是道,还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法子!”

“据说啊,写那策论的,还是个年仅八岁的旁听生呢!”

“八岁?这……这莫不是文曲星下凡?”

街头巷尾,茶馆酒肆,到处都有人在议论着这位横空出世的“青阳神童”。

县令徐子陵大人,在文会结束的第二日,便将周济安先生请到了县衙后堂。

“周老先生,”徐县令年约西旬,面容儒雅,目光中却透着几分精明干练,“昨日文会,那篇关于农桑水利的策论,本官细细品读数遍,深以为然啊!”

周济安先生捋着胡须,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大人谬赞了。此乃学生沈青云平日里的一些浅见罢了。”

“沈青云?”徐县令眉头微挑,“便是周老先生您力排众议,特许旁听的那个下溪村的孩童?”

“正是此子。′兰~兰~文¨穴¢ ?庚¨辛,嶵′快′”周先生点头道,“此子虽年幼,然则天赋异禀,勤奋好学,且对民生疾苦,常有独到之见。老朽以为,稍加雕琢,将来必成大器。”

徐县令闻言,更是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少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哦?能得周老先生如此盛赞,看来此子确有过人之处。那篇策论中所提建议,如因地制宜修建陂塘堰坝,改良农具,推广良种,甚至设立农学堂等,皆是切中要害,颇具远见啊!若能一一施行,于我青阳县百姓而言,实乃大幸!”

他沉吟片刻,又道:“只是,此子毕竟年幼,这些见解,当真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另有高人指点?”

周济安先生微微一笑:“大人明鉴。青云这孩子,平日里除了攻读经史,也常去藏书楼翻阅一些农桑水利、地理杂记之类的书籍。他家在下溪村,对农事本就不陌生。前些时日,他还曾在家中琢磨改良过犁铧,在乡里引起不小的反响。至于那设立农学堂之议,或许是他平日里听老朽提及过一些教化乡民的想法,加以引申罢了。其策论之核心,确是其自身思考所得。”

“原来如此!”徐县令抚掌赞道,“将书本所学,与乡野实践相结合,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此等悟性,实乃难得!周老先生,你为我青阳县,可是发掘了一块璞玉啊!”

周济安先生谦逊道:“老朽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咸¢鱼\看+书¨惘. ¢更-薪.最^全_真正难得的,是这孩子自身的那份灵性和韧劲。”

徐县令点了点头,沉吟道:“本官有意,想亲自见见这位沈青云,与他当面聊聊。不知周老先生可否代为引荐?”

“此乃青云之幸事,老朽自当遵命。”

文会的评选结果,也在几日后正式张榜公布。

正如许多人预料的那般,沈青云的名字,赫然在列。

只是,他并非头名状元。

那头名,依旧是李慕白。据说,李慕白在诗词和经义两个环节,都发挥得淋漓尽致,辞藻华美,对仗工整,深得几位老派先生的喜爱。而沈青云,虽然策论惊才绝艳,但在诗词的“雕琢”和经义的“规范”上,终究还是被刘承彦等几位先生挑出了一些“瑕疵”。

最终,沈青云屈居第二,得了个“榜眼”的名次。

这个结果,在许多明眼人看来,己是有些“人为因素”在内了。毕竟,那篇策论的影响力,早己盖过了其他所有文章。

但即便如此,一个年仅八岁,入学不足半年的旁听生,能在高手如林的县学文会上,取得榜眼之位,也足以震动整个青阳县学了!

“这沈青云,当真是了不得啊!若不是刘老夫子他们压着,这会元之名,怕是非他莫属了!”

“可不是嘛!听说他的策论,连县尊大人都赞不绝口呢!”

“哼,李慕白那头名,我看也是名不副实!不过是仗着家世和刘老夫子的偏袒罢了!”

学堂之内,各种议论声此起彼伏。

李慕白虽然拿了头名,但听着周围那些若有若无的议论,脸上却丝毫没有得意的神色,反而像是被人狠狠地扇了一巴掌,火辣辣的。他知道,自己这次,赢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