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深邃地扫视了一眼堂下众位同考官,沉声说道,“我等科举取士,所为何来?无非是为国选拔栋梁之材,为民请命造福一方。沈青云此子,虽然年仅八岁,然其胸怀天下,心系民生,所献之策,皆是经过深思熟虑,并非空谈阔论,更非无的放矢。此等经世致用之人才,若不加以擢拔重用,岂非我等失职之过?岂非朝廷之憾事?”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严厉了几分:“至于其言辞之间,或有犀利之处,亦不过是少年锐气,拳拳之心,可以理解。我等为官者,当有容人之雅量,更要有纳谏之明聪。若连几句逆耳的真话都听不进去,又何谈治理一方,造福百姓?何谈为圣上分忧,为社稷尽忠?”
赵知府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义正言辞,在场的考官们听了,都陷入了深深的沉默和反思。
最终,在赵知府的力主之下,沈青云的那篇关于漕运的策论,被毫无争议地评为本次府试策论的第一名!
综合三场考试的优异成绩,沈青云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南淮府童生试府试的案首!
“小三元”的荣耀,己然触手可及!这“两元”案首的名声,己足以让他名扬江南!
“爹,”沈青云看着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甚至手舞足蹈的父亲,脸上露出了一个自信而又带着几分少年意气的灿烂笑容,朗声说道,“孩儿曾经说过,这小小的南淮府城,困不住孩儿前进的脚步。接下来,便是院试了!孩儿定要……再下一城,成就那‘小三元’之名!不负爹娘厚望,不负恩师教诲,不负这身天赋,更不负……这大好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