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月旦评之日,先生们便会在书院那座最为雅致,也最具人文气息的“问津堂”内,设下香茗清谈之局,邀请院内所有感兴趣的学子,前来参与。
月旦评的议题,也并非是固定的,而是海阔天空,无所不包。或点评时政得失,或探讨经义奥妙,或品鉴诗词歌赋,或纵论古今人物……只要是与学问相关,能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皆可成为月旦评的议题。
在月旦评上,没有师生之别,没有长幼之序,更没有门户之见。任何人,只要有独到的见解,有精辟的论述,都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甚至可以与先生们展开激烈而深入的辩论。
这种自由开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正是岳麓书院最为独特,也最为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沈青云自入学以来,便对这“月旦评”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几乎是期期不落,每次都会积极参与,认真聆听,也时常会抓住机会,发表自己的一些浅薄之见,与先生和同窗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起初,一些老成持重的先生和自视甚高的学子,对于沈青云这个年仅八岁,便敢在月旦评上“大放厥词”的“小怪物”,还颇有些不以为然,甚至带着几分轻视和……一丝丝不易察觉的戒备。
他们认为,这小子不过是仗着自己有几分小聪明,得了山长和几位先生的偏爱,便不知天高地厚,妄议时政,曲解经义,实在是有些……狂妄和孟浪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沈青云在月旦评上一次又一次地展现出那超越年龄的渊博才学、敏捷才思、独到见识、以及那份难能可贵的沉稳谦逊和……心系天下的仁者情怀,那些曾经对他心存偏见和疑虑的人,也不得不渐渐地改变了看法,开始真正地重视和……敬佩起这个来自偏僻乡下的少年奇才来。
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年仅八岁的孩童,不仅对儒家经典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深刻理解,对历代史事了如指掌,对当今朝政民生,也时常能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其思维之敏捷,逻辑之严密,言辞之犀利,见识之通透,远非寻常饱读诗书的成年人所能企及!
渐渐地,沈青云在月旦评上的每一次发言,都能引起在场所有人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他的观点,他的见解,甚至他那独特的思考方式,都开始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和……引领着书院之中的学术风气。
这日,又是一月一度的月旦评之期。
问津堂内,依旧是座无虚席,高朋满座。山长顾炎先生,以及书院里其他几位德高望重的宿儒名士,都悉数到场。江南各地的才子俊彦,也都闻讯而来,希望能在这场学术盛宴之中,一展才华,结交益友。
本次月旦评的议题,是由顾山长亲自拟定的,颇有些出人意料,也……极具现实意义。
那便是——“论商贾之于国计民生之利弊,及其当如何规范与引导。”
自古以来,华夏便是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商贾之流,虽能通有无,活经济,但往往被视为是追逐末利,与民争利,甚至扰乱纲常,败坏风俗的“贱业”,在社会地位上,也远不如士农工商之中的“士”和“农”那般受人尊重。
如今,顾山长竟然将“商贾”这个在传统儒家观念之中,略显“敏感”和“边缘”的话题,堂而皇之地摆上了月旦评的桌面,公开进行讨论和辩论,这本身,便己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和……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堂下学子们听了,都是议论纷纷,神色各异。
一些思想相对保守,或者出身于传统士大夫家庭的学子,对此颇有些不以为然,认为此乃“舍本逐末,不务正业”之举,不值得浪费口舌。
而另一些思想相对开明,或者家中有从事商业经营,对商贾之利弊有切身体会的学子,则对此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跃跃欲试,准备一展自己的见解。
沈青云听了,那双清澈的眸子里,更是瞬间便迸发出了无比明亮的光彩!
商贾!这……这简首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题目啊!
他前世虽然是考古学博士,但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商业运作的模式,也曾有过一定的涉猎和粗浅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他深知,在一个正常的社会发展进程之中,商业的繁荣与否,对于国计民生,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具有着举足轻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他深吸一口气,在心中快速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然后便毫不犹豫地站起身,对着顾山长和在座的诸位先生同窗,朗声说道:“启禀山长,各位先生,各位同窗,学生以为,商贾之于国计民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