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而又极具针对性的启蒙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指导之下,以及沈万才和沈万福这两位虽然算不上是名师,却也因为儿子的出息而重新燃起了教学热情,并且付出了十二分耐心和……努力的“严父慈师”的悉心教导之下,那些原本大多是些目不识丁,甚至有些顽劣不堪的族中子弟,竟然……一个个都像是开了窍一般,学业突飞猛进,进步神速!
他们不仅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便己能识文断字,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经典,甚至……还能写出一些像模像样,颇具几分文采的小文章和……试帖诗了!
这……这简首就是个奇迹!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却又活生生地发生在了眼前的科举奇迹!
消息一传出去,整个下溪村,乃至邻近的几个村庄,都彻底地……轰动了!
那些之前还对沈氏族学心存疑虑,或者不屑一顾的族人们,此刻都像是打了鸡血一般,纷纷带着自家的孩子,挤破了脑袋,削尖了额头,想方设法地要将他们送进这个由“解元公”亲自创办和……“加持”过的神奇学堂!
他们知道,这沈氏族学,哪里还是什么普通的启蒙学堂啊?这分明就是一个……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龙门书院”啊!
只要能将自家的孩子送进去,哪怕只是当个旁听生,将来……说不定也能像沈青云一样,一飞冲天,鱼跃龙门,光宗耀祖,名动天下呢!
一时间,沈氏族学的门槛,几乎要被那些闻讯赶来,争相报名的族人和……慕名而来的外姓学子们,给彻底踏破了!
沈青云看着眼前这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景象,心中也是一阵感慨和……欣慰。
他知道,自己当初的那个决定,是正确的。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唯有……将更多的人,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共同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才能……真正地改变一个家族,一个村庄,甚至……一个时代的命运!
当然,在提携这些族中后进辈的同时,沈青云也并未忘记,自己家中,还有两位同样需要他用心去“雕琢”和……“引导”的“璞玉”。
那便是……大伯沈万福的两个儿子,也就是他的两位堂哥——沈青松和沈青石。
沈青松年长一些,性子也相对憨厚木讷一些,对读书科举之事,确实是……没什么天赋,也没什么兴趣。沈青云便顺其自然,鼓励他跟着大伯沈万福,好好学习木工手艺。并且,还特意为他画了几张更为精巧实用,也更符合当今那些富贵人家审美趣味的家具图样(比如那可以拆卸组合的“多宝格”,可以储物待客的“罗汉床”,还有那带有各种精巧机关和……隐藏空间的“百宝箱”等等),让他在学习传统木工技艺的同时,也能……多几分创新和变通的思路。
而小一些的沈青石,则与他大哥截然不同。这小子虽然平日里看着有些调皮捣蛋,不务正业,但脑子却异常的灵活和……精明。尤其是在算学和……那些在旁人看来有些“旁门左道”的“奇技淫巧”方面,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和……浓厚的兴趣。
沈青云便因材施教,不再强求他去死记硬背那些枯燥乏味的经史典籍,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培养他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方面。
他会给沈青石出一些看似简单,实则颇费脑筋的算学趣题和……逻辑谜题,让他去独立思考,寻找答案。
他还会将自己改良造纸术,或者制作那些新奇竹器时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失败教训,都毫无保留地讲给沈青石听,鼓励他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甚至,他还将自己前世在考古发掘之中,接触到的一些关于古代机关术、鲁班锁、以及……一些简单机械原理的粗浅知识,都用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一点一点地,灌输给了这个同样对这些“神秘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渴望的堂弟。
他知道,这个时代,需要的不仅仅是那些只会皓首穷经,舞文弄墨的腐儒。更需要的,是那些真正能将所学付诸实践,能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和……进步的,经世致用之才!
而沈青石,这个平日里看着有些不着调,甚至有些“不务正业”的堂弟,或许……真的能在这些“旁门左道”的领域,闯出一番……令人刮目相看的,不一样的新天地呢!
“青松堂哥,青石堂弟,”沈青云看着眼前这两位虽然性格迥异,却也同样对自己充满了敬佩和……依赖的堂兄弟,脸上露出了一个温和而又带着几分期许的笑容,朗声说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无论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