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时间,她的效率是人家好几倍。
施琦玉在这方面还是自信的,“我在语言上有点天赋。”
石厂长朝她竖起大拇指,“我捡了个宝贝。”
施琦玉笑。
她这个星期的工作算是结束了。
还剩一个多小时,又去仓库,正好老师傅他们将发动机拆解完了,正在研究。
这台发动机采用的是三相交流发电技术。
与国内的永磁交流发电技术相比,要先进很多,所涉及到的材料、结构、组成等区别也很大。
集成部分又用了许多精细材料或者新材料。
很多老师傅们也没办法确定。
系统:“主要以云母制品为主,永磁体以铝镍钴……为主。绝缘体以……的多胶云母带,补强材料是玻璃布或涤纶纤维毡。”
“这些材料在你们国家也有,或者正在进行研究,但无论生产工艺,还是质量稳定性,都没法和日耳曼相比。”
施琦玉:“这种条件下,他们研究的意义不大。”
系统:“是的。即便不提材料,这台发动机的许多部件,在当前也是生产不出来的。”
这是华国目前的现状,师傅们早就有心理准备,倒不至于太过失望。
但总要从里面倒腾点什么出来。
他们邀请施琦玉一起研究。
她看了一圈,逐渐有了点想法。
既然技术水平达不到、材料跟不上、工艺也落后,那只能从结构设计上学点东西了。
她问:“目前我们的发动机多由转子和定子组成……调节器多为外置,效率低……”
她指着道依茨4006发动机的集成,“你们看,他们的结构是不是很紧凑?所有东西聚在集成上,调节器也在上面,这样一来,电压调节和整流肯定更稳定。”
她的话渐渐吸引其他人的注意,老师傅:“你接着说。”
施琦玉道:“我的意见是,与其研究怎么把发动机复刻出来,不如学习它的结构设计。”
“我们是不是可以搞出一个集成结构的发动机?这样一来,不单纯是拖拉机,以后船舶、工程机械设备甚至军工器械上,都可以作用。”
老师傅:“那就能普遍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他苍老的脸上露出惊喜交加的笑容,“这要是能达成,那必定是国内发动机的一大进步。”
眼下国内的集成化水平十分有限,如果他们真能在发动机上实现结构集成化,那对其他工业也是一大推动。
意义不凡。
施琦玉和他们又讨论,该怎么达成集成化。
这里面其实工艺技术的限制也最难,但在这个啥都能手搓的时代,施琦玉对他们还是十分有信心。
可惜她还要赶车,不能旁观。
好在他们的研究如果有了成果,对她也是很大的帮助。
她赶上最后一班到三家子的公共汽车,到达时己经有点晚了。
刚下车,就被两位公安逮到。
“请问是施琦玉施知青吗?”
正是昨天打过招呼的两位。
施琦玉没想到这天来得还挺快。
她点头,“我是。”
“有关牛家坳一案的相关情况,请你配合我们做些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