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李家创业史,李世民竟是我后人 > 第31章 相府谋婚,李嘉去世

第31章 相府谋婚,李嘉去世

建安六年春,许昌丞相府的海棠开得秾艳,胭脂色的花瓣簌簌落在游廊青砖上。\0,0/暁~税`惘. `埂.薪+最*全·曹操对着案头厚厚的士族女子名录长吁短叹,青铜灯盏里的灯花爆开,惊得他将竹简狠狠拍在檀木案上:"访遍二十余家士族,李玉那小子竟没一个能瞧上眼!"

郭嘉摇着洒金折扇踱进书房,鞋尖踢过滚落在地的婚帖:"主公莫急,强扭的瓜不甜。若想寻个合他心意的,还得另辟蹊径。"他忽然压低声音,折扇轻点在荀彧的名讳上,"尚书令有个幼妹荀采,年方二十,养在深闺人未识。"

曹操猛地抬头,眼中燃起精光:"快说来听听!"

"此女自幼熟读《女诫》《列女传》,性情温婉羞怯。"郭嘉想起去年元宵灯会的趣事,忍俊不禁,"去年赏灯时,她被灯谜难住,偏巧有位公子好心指点,她却以为冒犯,攥着帕子躲进人群,慌乱中还撞翻了糖画摊。"

第二日清晨,荀彧被急召入相府。望着曹操摩挲着下巴的模样,他心中警铃大作。果然,曹操首奔主题:"文若,你那妹妹可许了人家?"

荀彧手中的象牙笏板险些滑落:"回主公,幼眉尚待字闺中。′顽~夲·鰰·颤~ ′首~发~只是......李玉将军出身赵郡李氏,父亲又是忠烈老臣,自然是极好的。可他年近西十,小女不过弱冠,这年岁......"

"英雄不问出处,良缘岂论年岁!"曹操拍着荀彧肩膀大笑,震得对方官服上的玉组佩叮咚作响,"你且想想,李玉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这般人物,打着灯笼都难找!"见荀彧仍有顾虑,他突然压低声音,神神秘秘道:"我听说令妹见陌生男子就脸红?李玉最是稳重,保管吓不着她!"

荀彧哭笑不得,却也想起一件事。去年秋猎,李玉亲手射下的白狐,皮毛被做成披风,竟辗转送到荀府。当时母亲还打趣:"不知是哪位贵人惦记我们家采娘?"如今想来,倒是微妙。

三日后,曹操在相府设宴,特意将李玉与荀采安排在临水的雅阁。荀采身着藕荷色襦裙,发间只别着一支羊脂玉簪,端坐在绣墩上绞着帕子。当她余光瞥见那个传闻中杀人如麻的将军走来时,耳垂瞬间红透,连带着脖颈都泛起红晕。

"荀姑娘。"李玉的声音低沉温和,却惊得荀采手中的杏仁茶晃出涟漪。-零-点+墈·书- -庚′芯?醉?快¨她慌乱起身行礼,发髻上的珍珠流苏扫过李玉的手背,又触电般缩回,"将、将军安好。"

李玉望着她低垂的眉眼,突然想起陇西草原上受惊的小鹿。他从军多年,见过的女子不是对他敬而远之,就是攀附示好,这般羞怯模样倒让他手足无措。为缓解尴尬,他瞥见案上的团扇,笑道:"听闻荀姑娘擅画?"

荀采咬着唇点点头,轻声道:"胡乱涂抹罢了。"说着展开团扇,上面是半幅未完成的海棠图,花瓣用胭脂色晕染,倒与院中的海棠相映成趣。

"这花瓣......"李玉凑近细看,温热的呼吸惊得荀采后退半步,却撞翻了身后的青瓷瓶。眼看瓷瓶就要落地,李玉眼疾手快揽住她的腰,另一只手稳稳接住瓷瓶。两人近在咫尺,荀采闻到他身上淡淡的冷香,像是雪后松枝混着书卷气,顿时面红耳赤:"对、对不起!"

这一撞反倒让气氛活络起来。李玉将团扇翻转,抽出腰间短刀在扇骨上刻下几行小字。荀采偷眼望去,竟是首五言绝句:"海棠初沐雨,红妆映碧波。愿为枝上叶,岁岁护娇娥。"她的脸瞬间比胭脂还红,慌乱中将团扇塞进袖中,连茶盏都忘了拿,提着裙摆逃也似的离开。

李玉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嘴角不自觉上扬。首到曹操从假山后钻出来,笑得前仰后合:"好小子!平时看着木讷,倒是会吟情诗!"

五日后,曹操亲自登门荀府提亲。他捧着三朝老臣李维遗留的螭纹玉璧,郑重道:"李玉将军虽常年征战,但心怀赤诚。此玉璧见证李氏忠魂,如今愿与荀家结百年之好。"

荀母掀开珠帘,看着躲在屏风后偷看的女儿,无奈又欣慰地摇头。只见荀采攥着那把题诗的团扇,耳尖通红,眼睛却亮晶晶的。

建安六年仲夏,许昌城张灯结彩。大婚当夜,李玉挑开盖头的瞬间,红烛映得荀采面若桃花。她低头绞着帕子,忽然想起那日在相府撞翻花瓶的窘态,小声嘟囔:"将军那日......坏规矩。"

"夫人说的是。"李玉握住她的手,温热的掌心让荀采又要缩回,却被他轻轻扣住,"所以往后的岁岁年年,我都要把这规矩,慢慢补回来。"

新房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