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安排人员前往河南孟津,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朱靖煊听闻笑道:“朕自然是相信舅舅的,但还有一件事,李爱卿你看看这本奏折。”
朱靖煊将奏折交给旁边的冯玉,冯玉又转交给李文彬。
李文彬看后,头上冒出冷汗,看到奏折里“包庇商人,偷税漏税,私自贩卖食盐,铁器”这些字眼的时候,立马下跪。
李文彬将奏折放在一旁,头磕在地上,说道:“陛下明察啊,这是对臣的污蔑啊,自中祖皇帝(朱慈烺)后,谁还敢做这些事啊,请陛下明察。”
由不得李文彬害怕,自从朱慈烺光复河山后,深深明白,大明因为朝廷财政的问题走向了深渊,所以改革了税制。
在大力发展商业的同时,提高并统一整合了商税,又削减了有功名的士子的免税土地亩数。
这才让朝廷在这数十年来有资金去投资,救灾,才使得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朝廷和皇帝的权威得到了保障。
毕竟有钱才能供养军队,在今天,尽管军队有腐败现象,战斗力下降,但依旧是保障皇权的强力后盾。
所以为了保持着财政的健康,朱慈烺和之后的皇帝一首在打击偷税漏税的行为,防止出现朝廷没钱的窘况。
“朕自然是相信李爱卿的,但是奈何朝臣们为此多次弹劾,朕也很难做啊”。
话都到了这份上了,李文彬自然是明白了他这个皇帝外甥的意思,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说:“臣有罪,让陛下为难,臣请辞官。”
“唉,你是朕的舅舅,朕还要靠你呢,你怎能弃朕而去,这样吧,你先停职回家,等这个风头过了,朕叫你来,你再来。”
李文彬领命回去,闭门不出,他心里很清楚皇帝的意思,他只是贪又不是傻。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锦衣卫的本质不允许他违抗皇帝,只能表示请辞回家。
到家后的李文彬向儿子李和明说了这件事,李文彬说:“儿子没事,我去找太后,她是我亲姐,总不能对我见死不救吧。”
李和明听了这话,沉默了一会儿对父亲说:“爹,如果有第二次怎么办,总不能还找太后,若是几十年后呢?”
“所以我觉得就这样吧,爹你做的事根本经不起查,若是未来陛下清算就完了,而且给太后还要为陛下解释,给陛下一个为君着想的印象。”
李文彬沉默了一会,叹了口气说:“好吧,你爹我算是完了,但儿子你没有,我去太后那求求情,让她帮衬你一下。”
“嗯,也只好这样了。”李和明说道。
其实他还是有点高兴的,毕竟父亲的辞官也为他打开了上升的道路,他可不想当锦衣卫,接父亲的班,他想要的是辅政大臣。
要知道他可是进士出身,是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