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身份去劝诫罢了,毕竟俞爱卿有错在先,大家都没有料到这件事,这只是疏忽罢了。”
拓明衍也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刚刚言辞过重,只是希望总理能更加警醒,并无他意。还望陛下和总理莫要怪罪。”
朱靖煊摆了摆手,“朕明白你的苦心,你也是为了朝廷着想。此次大朝会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差错,你们二人更要齐心协力。”
俞耀辉皆拱手道:“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陛下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这件事也就只能翻篇了,但是大家是不会忘的,这件事将埋藏在所有人的心里。
随后众人又继续商议。
军机处首席玄钰站了出来,久违的开始发言:“陛下,关于众将军的封赏一事,尤其是汤孟阳和姜昌吉等人。
汤将军是此战的总指挥,其当有首功,而姜将军收复了归化城,也立有大功,臣以及都督府均认为要重赏,以此激励我大明将士再建奇功,为国效力。”
朱靖煊微微点头,“朕也有此想法。汤孟阳指挥得当,让我大明在蒙古之战中取得大捷,姜昌吉收复归化城,皆是大功一件,你们觉得该如何封赏呢?”
玄钰继续道:“陛下,汤孟阳可封一等伯,金万两。姜昌吉可封二等伯,金千两。其余将士按功劳大小依次赏赐,升官职、赏财物。如此既能彰显陛下对功臣的恩宠,又能激励更多将士奋勇杀敌。”
俞耀辉紧皱眉头,还未等他开口。
拓明衍又出来说:“陛下,除了物质赏赐,可在京城为汤、姜二位将军立碑颂德,让百姓皆知其功绩,以扬我大明军威。”
俞耀辉张了张嘴巴,他想到一种可能,会不会拓明衍刚才说的话就是为了不让他反对封爵一事。
可是这本就不应该封爵啊,这是什么大功吗?说到底不过是平叛罢了,如何当得起伯爵。
更何况现在就赏赐伯爵,那以后又怎么办?
除了俞耀辉之外,还有一些大臣也对封爵有意见,但是碍于没有领头的,所以没有首接说出来罢了。
朱靖煊眼睛一亮,“立碑的想法不错,既重赏功臣,又能激励后人。不过朕以为不应该在京城,而应该在归化城,在归化建立一个英烈纪念碑,将此战的始末,所有牺牲的将士的姓名都刻在上面,供后人瞻仰。”
这时,一首沉默的礼部尚书站出来,“陛下,立碑之事可交由礼部和工部操办,定让碑刻庄严宏伟。”
朱靖煊点头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