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该如何生存?没有了粮食产出,国家又该何以为继?
还有文章说:苦难是无法避免的,只有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遭受苦难,不过是大小的问题罢了。
最后有文章提出:粮食可以从外界购买,大明有着最强的武力,不怕没有粮食,而百姓离开了土地,就能进入工厂,为大明、自己创造财富,有了财富,苦难就能够减少,大明也会更强,就更加不缺粮食。
于是得到一个推论:流民越多,粮食越少,工人越多,财富越多,大明越强,粮食越多,苦难越少。
最后的结论是:流民越多,苦难越少。
这个言论得到了所有人的谩骂,最后这种观点出现的越来越少,也就没人再提了。
随着各种观点的出现,人们己经不满足于在报纸上发表意见了,他们选择了一个大茶楼,在那里进行大规模的辩论。
这里面有官员,有功名的士子,还有商人及其子弟。
在这里,也不是所有人都不在意孔府的事情。
礼科都给事中李莱推开人群,站在了一个凳子上,他大声的说道:“诸位同僚,国朝养士三百年,大明兴废就在今日!首辅中庸,总理无言,阁臣结舌,廷臣缄默!我等奏疏入阁,这些阁臣惧天怒而不敢如实奏禀御前!
于是朝堂阴暗,圣上蒙蔽,皇城处于黑暗,大明陷于困顿,此乃家国危急之刻,我手中有一请愿书贴,愿意签字者写下名字!不愿担任何风险者,还请留下以壮声势!”
李莱无法理解皇帝的圣旨,衍圣公府一旦被调查,那就只有一个结局:被逮到京师来。
按照陛下那个性子,必然给衍圣公一个死刑大全套,说不定还会把孔府连根拔起。
孔子后人,斩首示众,何等的荒谬!
但是李莱也没有什么办法,首辅、总理什么话都没有,廷臣一个个更是泥塑的,这段时间以来就没有劝谏过皇帝,跟个应声虫一样,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
PS:作者决定公开自己的书架,供大家欣赏翻阅,解决大家的书荒,还请大家多多支持作者,作者是一个萌新,这也是作者的第一本书,所以能给一个免费的用爱发电吗?\(`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