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起来吧,朕威武不威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要齐心协力去克服困难,把朝廷遇到的事情解决了,朕自然就英明了。!晓?税_宅¨ ¢哽+薪~蕞~筷+”
朱靖煊抬抬手,示意诸位起身,不用再唱赞歌了。
“还有就是官员的事情,诸位爱卿都说说,看看怎么办,吕宋本地的官员怎么处理?”
吏部尚书郑洛书干咳了一声,袖子一抖,一本奏疏落到手中,他举起奏疏上前,“陛下,这是臣先前所写的,里面囊括了未来吕宋官制的具体细节,以及对于吕宋本地官员的处理办法,请陛下审阅。”
冯玉走下来郑重地接过奏疏,交给朱靖煊,
朱靖煊从冯玉的手上接过,翻阅起来,“既然郑爱卿早早就想到了应对方法,那为何不早早呈上来?”
郑洛书拍了拍袖子,抚平衣服上的褶皱,“陛下,虽然臣很久之前就开始写这份奏疏了,但是一首在打磨,所以就没有贸然上书。”
朱靖煊哼哼一笑,“那朕可要好好看看了。”
这份奏疏的字数还是挺多的,里面引经据典,充分考虑了以前各个朝代的特殊地区的官制,最后得出自己的思考,写出了吕宋的官员处理。·墈!书^屋- ·最?芯,璋^踕~哽`薪-哙+
朱靖煊用手量了一下后面的内容,要看完还是需要一点时间 的,“爱卿啊,你上的奏疏朕很高兴,但是这篇幅太长了,朕很不喜欢。”
朱靖煊合上了奏疏,放到了自己身前的桌子上。
“而且现在是廷议,还是爱卿你给大家大致介绍一下吧。”
郑洛书躬身一礼,苍髯随着动作轻轻晃动:“臣遵旨。此番吕宋官制规划,核心在‘分而治之,渐次归化’八字。”
他抬手示意宫人展开一幅吕宋舆图,朱砂标注的城市与村落星罗棋布。
“吕宋官员可分三类。”郑洛书的指尖划过明洋城,这是吕宋的中心城市,也是总督府的驻地,泰西人称之为马尼拉。
“其一为内陆迁徙之汉人官吏,多是前朝海商或戍边军户后裔,还有在大明没有出路的士子,他们考不上大明的科举,于是前往吕宋。
这些人汉化程度较高,可纳入流官体系,可以继续担任吕宋官员,只不过需要调离岗位。"
文华殿内响起轻微的议论声。户部尚书张义堂捻须问道:“郑公,这些汉人官吏在吕宋经营多年,恐己与当地豪强勾连,如何确保其忠心?如何推行大明的政策?总不能次次都动用武力吧?”
“问得好!”郑洛书用力拍掌,走到张义堂的身旁,看着他的脸,问道:“张大人莫不是忘了考成法了?”
随后看着朱靖煊,拱手继续道:“陛下,他们是否阳奉阴违并不值得朝廷关心,有考成法在,他们就处于大明的纠正范围之内,要是他们违抗朝廷的政令,只需要把他们贬官或是调任就好,当他们到了我们的地盘,他们又能翻起什么大的风浪呢?”
朱靖煊微微颔首,示意继续。\x·q?i+s,h¢e*n¢.?c_o′m¢
郑洛书移步舆图东侧,指向一片密林:“其二是最开始的吕宋土著,这些人最开始是蛮横无理的,当年环球航行的麦哲伦就是被他们所杀。
这些土著一部分己经完全汉化,还有一部分是顽固分子,己经汉化的不用太在意,这些人掌握的力量并不足以撼动朝廷,顽固分子目光短浅,时间会抹平一切。”
朱靖煊饶有兴致地敲击桌案:“那第三类呢?”
“第三类最简单。”郑洛书神色轻松,“乃泰西诸国在吕宋的商人、传教士之类的,这些人掌握着财富,但是没有权力,而且吕宋乃是大明的领土,他们并不重要。
但是,他们并不一定希望吕宋变成大明的行省,因为变成行省后,大明一定会进一步管理,这就让吕宋的经商环境变得不那么宽松,所以他们可能会暗自捣鬼。”
兵部侍郎陈伟华皱起眉头,抱拳说道:“陛下,泰西人虽无权力,但若他们联合起来暗中使坏,煽动土著或勾结未完全汉化之人,恐会生出乱子,不可不防,甚至还会挑拨离间,污蔑朝廷是来抢吕宋人的财富的,他们就像虱子一样,让大明不舒服。”
朱靖煊微微点头,“陈爱卿所言有理,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应对?”
陈伟华思索片刻,“可在吕宋各个泰西人聚集的地方增派驻军,加强对泰西人的监管,同时派遣能吏深入土著部落,宣扬大明律法与文化,加快其汉化进程。对于泰西商人、传教士,可出台新的商贸与传教规定,约束他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