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228集:清末东北开禁与闯关东户籍登记

第228集:清末东北开禁与闯关东户籍登记

被官府收地。李恩涵只好又派人下去宣传,说登记户籍是为了给大家发地契,以后种地纳粮都有个凭证。

慢慢地,有人开始来登记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天,一个叫王大山的流民找到户籍局,说他开垦的地被旗民占了。

“大人,你可得给我做主啊!”王大山哭丧着脸,“我在那片山坳里开了十亩地,种了三年庄稼,今年眼看就要丰收了,谁知来了几个旗人,说那地是他们的牧场,把我的庄稼全毁了!”

李恩涵问:“你有什么证据证明那地是你开垦的?”

王大山摇摇头:“没有证据,就是邻里都知道。/我_的¨书`城\ ·已/发+布`最!新~章^节~”

李恩涵又问:“那旗民有什么证据?”

王大山说:“他们也没有,就说是老辈传下来的。”

正说着,那几个旗民也来了,为首的正是巴图鲁的儿子巴彦。

“大人,这地就是我们的!”巴彦理直气壮地说,“我爷爷那一辈就在这里放牧,怎么成了他的地了?”

李恩涵皱着眉:“你们有牧场的地契吗?”

巴彦一愣:“牧场要什么地契?我们旗人放牧的地方,就是我们的!”

李恩涵叹了口气。这样的案子太多了,都是口说无凭。他只好派人去当地调查,问了几个邻居,都说王大山确实在那里开垦了几年。但也有旗民作证说,那片山坳以前是他们的牧场。

查来查去,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李恩涵只好把地判给了王大山,但让他给旗民一些补偿。双方都不太满意,但也只能接受。

这样的案子每天都在发生。流民和旗民为了土地争得头破血流,户籍调查进展缓慢。

李恩涵意识到,光靠传统的调查方法不行,必须引入新的手段。他想起了在国外留学时学到的地籍测量技术。

“师爷,”李恩涵说,“你去请几个懂测量的洋人来,我们要给东北的土地做一次详细的测量。”

师爷吃了一惊:“大人,这可要花不少钱啊!再说,那些旗民和流民能让洋人在他们的地上跑来跑去吗?”

李恩涵坚定地说:“花钱也要办!这是解决土地纠纷的根本办法。至于旗民和流民,我会出告示解释的。”

第四章 丈量风波

洋人测量师来了,带着先进的测量仪器,在东北的土地上忙碌起来。

一开始,阻力很大。旗民觉得洋人在他们的“龙兴之地”上折腾,是对祖宗的不敬。流民则怕洋人把他们的地量少了。

“洋鬼子安的什么心?”巴图鲁在旗营里大声嚷嚷,“他们是不是想把我们的地量给洋人?”

一些激进的旗兵甚至去捣乱,砸坏了测量仪器,打伤了测量师。

李恩涵大怒,派兵把为首的几个旗兵抓了起来,严惩不贷。他还亲自到旗营去解释:“测量土地,是为了明确产权,保护大家的利益。以后有了精确的地籍图,谁也别想赖地!”

同时,他也对流民做工作:“测量土地,是为了给你们发正式的地契,让你们的土地有法律保障。以后再也不怕别人抢地了。”

在李恩涵的强硬手段和耐心解释下,测量工作总算得以继续。

测量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很多问题。有些旗民的土地被流民占了,有些流民的土地其实是官荒。还有一些土地,旗民和流民都说是自己的,争得不可开交。

一次,在测量一片山地时,流民和旗民又打了起来。李恩涵赶到现场,看到双方都拿着农具,打得头破血流。

“都给我住手!”李恩涵大声喝道,“再打,就都抓起来!”

双方停了手,但都怒目而视。

李恩涵指着测量师刚画好的地图说:“你们看,这上面标得清清楚楚。这片山的东半部分,以前是旗营的牧场,有老档案可查。西半部分,是近几年开垦的,属于流民。以后就以这个为界,谁也不许越界!”

他又对旗民说:“牧场可以保留,但不能再扩大。你们可以把多余的土地租给流民,收取租金。”

又对流民说:“你们开垦的土地,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拿到正式的地契,成为合法的土地所有者。”

这个办法虽然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总算有了一个明确的说法。双方都勉强接受了。

第五章 户籍新政

经过几年的努力,东北的土地测量终于完成了。李恩涵拿着厚厚的地籍图和户籍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师爷,”李恩涵说,“现在可以推行新的户籍制度了。”

新的户籍制度规定:

- 所有东北居民,无论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