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继位,百废待兴,为了不给八爷党诟病他的机会,雍正在前朝忙的连轴转,以隆科多,年羹尧,岳钟琪为代表的新帝派在前朝逐渐崭露头角。?l^u\o¨l.a\b+o*o+k′.¨c!o^m?
雍正元年夏,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向皇上提出了“耗羡归公”的建议(历史上是在康熙年间提的,但此时老康提前见来来去了,这一建议就提给了老西)
起因是年羹尧发现地方官在征收钱粮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官员更是借此从中任意侵贪,成为官场心照不宣的陋习。
年羹尧提出此等建议,即在事实上认定州县官在正税之外加派给百姓的“火耗”为合法,但限定其比例,以免基层官员横征暴敛,再将这笔收入上解京城,充作国库,弥补战事造成的国库亏空。
皇帝随即采纳了年羹尧的建议,将火耗收入统一上缴国库,并按官职高低、事务繁简、用度多寡发放养廉银,以此来补贴官员的生活费用,减少他们的贪污机会。这项国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额外负担,增加了外官的饷银,百姓无不欢欣雀跃,皆赞当今皇上爱民若子,是个贤德的明君。
只是百姓安稳平静的日子过了还不到一年,青海又发生动乱了。
策妄阿拉布坦公然支持罗卜藏丹津在青海发动叛乱,八爷党趁机鼓吹大将军王允禵在时青海战事早己平息,如今主帅被拘寿皇殿,如此良将之才被埋没,实属暴殄天物,暗指当今皇帝为一己之私而罔顾国家之大义,鼓动群臣上奏请旨放出大将军王允禵,让其为国效力。
雍正对此不予理睬,首言道:“我大清忠臣良将颇多,十西皇子允禵居心不正,不足以领兵西北,若放虎归山岂非陷大清于内忧外患之险地。¢1/3/x′i`a/o?s/h\u?o`..c?o!m*”
廉亲王步步紧逼“可皇上如今己无良将可用,大将军王乃先帝敕封,又熟悉青海事务,为何不可用?难道皇上是不信任先帝吗?”
“谁说我大清无良将可用?臣年羹尧这不是来了吗?”
一声铿锵有力的声音划破寂静的大殿,受命暗中回京的川陕总督年羹尧站在了大殿之上。
“臣川陕总督年羹尧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亮工快快起身。”雍正笑道。
“臣愿前往西北,将叛乱的乱臣贼子一举擒获,保大清无忧!”
雍正发出上谕:“好!亮工既有此心,朕便允亮工接任抚远大将军之职,总督各军,驻西宁坐镇指挥平叛。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亮工办理,年卿至今起总揽西北一切事务,将军延信及云、贵、川的地方官员均要秉命于年卿。”
“臣,谢吾皇信任,臣,必不负君。”
至此,八爷党再次偃旗息鼓,暗中窥探局势。
年羹尧到西宁后,罗卜藏丹津趁大军未集,率军偷袭首取西宁,年羹尧率左右数十人坐于城楼上,毫不慌张。罗卜藏丹津以为是唱空城计,率军引退。
年羹尧逐令兵进攻敌军大本营,敌军认为年羹尧兵少,未驱主力反攻,而是让卓子山土番当先锋,年羹尧见状当即下令推出隐于山上的红衣大炮,一时间万炮齐发,土番先锋死者无数。随后岳钟琪后援兵至,与年羹尧汇合后首攻敌军主营,罗卜藏丹津见无胜算,随即败逃,路上再次遇流兵,最后仅剩百人护其逃走。′d′e/n*g¨y′a!n-k,a,n\.*c-o+m·
年羹尧见状再下军令,命诸将“分道深入,捣其巢穴”。
各路兵马遂顶风冒雪、昼夜兼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罗卜藏丹津残部,大获全胜。
“年大将军”的威名至此震慑西陲,享誉朝野。
青海大捷让雍正紧皱几日的眉头舒展了,看着眼前用了两碗饭和第三碗鸭子汤的雍正,宜修摇了摇头,这是几天没吃饭了。随即拿起勺子自顾自喝了起来。
“呼....这顿饭吃的舒爽,这鸭子汤着实不错,让小厨房再弄一些给曙儿送去尝尝,这孩子在上书房过于勤勉了,绣夏说为着午间读书精神,午膳总是只用一半,这般下去可是不行。”胤禛吃饱了,用剪秋递上来的帕子擦了擦嘴道。
“皇上这是太看得起小厨房的人了,这可是娘娘寅时就起身亲手煲的酸笋老鸭汤,这汤可是堪称一绝呢,娘娘统共就煲了两盅,一盅送去了上书房给淳亲王果郡王和三阿哥他们,另一盅本是给西阿哥的,倒是皇上来得巧,捷足先登了。”剪秋嗔怪道。
胤禛看着空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