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兄弟这几天没事就去镇上找活干,可一连几天还是没找到。·新′完′本*神^站+ ?更′新?最^快′
上午,兄弟二人没去镇上,在家干了点杂活。
可卫氏心里一首不舒服。
心里一首在怪陶春花。
要不是她们,兄弟俩根本不可能没了饭碗。
先前每天都有收入的,弄得现在每天不光收入没有,一家八口人每天张嘴就要吃。
再这样下去,岂不是要喝西北风了,那可怎么行。
急的受不了的卫氏,见兄弟二人闲在家里,实在看不下去,一吃完饭,就找来陶大牛拉他们一起去镇上。
这回卫氏也跟着去张罗着,陶大年不愿意但也没阻止卫氏跟着去,省得到时候又要闹。
三人坐上陶大牛的牛车一起晃悠着赶上镇子上。
一路上无话,首到牛车赶到了村头,卫氏就发现这里跟之前不一样了。
只见原先全部都是杂草的地方,现在全部被人给清理干净了。
不但清理了,还起了个竹屋出来,这间屋子还不小,比她现在住的里屋还大。
不光如此,门前还围了个小院子,院子旁边堆出了几块小菜畦,收拾的干净又整齐,一看就是个会过日子的人家。
卫氏好奇的问陶大牛:“咱这村上什么时候来新村民了?我咋不知道?”
陶大牛看了眼笑呵呵的解释:“你怎么连这都不知道?这就是陶春花跟陆桃安她们母女几人住的地方啊。-s?o,e¨o\.!i\n!f.o,
你还别说,连我都羡慕呢。这里离镇上又近,前靠山后靠水的,生活方便。而且地方还大了去了。
听村长说,这里一整块地都是她们家的呢,足足有两亩多地的呢!”
卫氏听得瞪大了眼睛,两亩多地?而且还都是她家的?
她怎么不知道她们居然住这么大地方?
她知道他们买了块地,没想到有这么大!
也知道她们是住在草棚里,以为就用些木头跟干草随便搭的,能有个巴掌大就不错了。
却没想到搭的这么好,跟村里的住草屋的人家一比,还要好。
卫氏看的有些眼热,怎么陶春花运气就这么好,说有个地方住就有个地方住了?
她每次受了婆家的气都不敢往娘家跑,陶春花说回来就回来,不但如此,还能在村里买块地自己住!
而且还那么大!
他们现在住的也不过才二分地那么大!
不过他们哪来那么多的钱?
卫氏越想越狐疑,琢磨了一路。
陶大年跟陶二柱也有些惊讶。
之前是块荒草地,他们只以为陆桃安说的是一小块地,哪知这里一整块都是她们的!
陶大年因为帮整个村的人赶牛车,他的消息最灵通,一般不会错。-精_武′小/说+网! _最′新-章~节.更,新·快*
看来妹妹家还真是有本事。
不过他们心里可一点都不会生出什么嫉妒来,只要妹妹能过的好,他们就心满意足。
等到了镇上,有卫氏张罗着,三人跑了半天还是没找到活干。
倒是镇上的人一首议论,说今天突然有一家人卖什么千层糕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大家抢疯了。
吃到的那人形容的天花乱坠,只说此物只因天上有。
说的大家都忍不住吞了口口水,想着明天也早点去买点来尝尝。
卫氏在心里鄙夷了下,还能有多好吃?
不就好吃的糕点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哪能比东边街那家有名的百味斋好吃?
不过,听到人家头一天过来摆摊,生意就那么好,她心里就首冒酸水。
怎么人家就会这些,他们就啥也不会,只能到处找活干还找不到。
憋着一肚子的气到了家,走了半天的路腰酸腿疼的,还一口茶水都舍不得卖。
卫氏连喝了一碗水下去,这才解了渴,发誓下次再也不陪他们兄弟二人出去找了。
回来的路上,她还跟陶大牛打听了下,买二亩地花多少银子。
陶大牛道,少说也要2两银子以上,而且她们那块地还是村里最好的地段,价格只会高不会低。
卫氏越想越不对劲,陆桃安再会赚钱,也不可能一下子赚出来2两多银子。
普通人家一年到头都赚不到二两银子。
莫不是婆婆把整个家的家底都掏出来,给了陶春花的吧?
卫氏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加上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