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又像透过他望向虚无的深渊。
那眼神狠狠刺痛了顾沉舟。他蹲下身,视线与她勉强齐平,声音放得极轻,怕惊扰易碎的梦境:“星晚,别这样逼自己。”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顶盖上的“废纸山”,语气异常认真,“也许,该换条路。试试…不一样的工具?”
苏星晚的睫毛极其缓慢地眨动了一下,干涩的嘴唇微动,只泄出一丝微弱的气息。
顾沉舟没有等她回应。他起身走到琴房角落堆满计算机书籍的小桌前,打开带来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亮起幽蓝的光,映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一行行代码如同拥有生命般在屏幕上流淌汇聚。他专注地调整参数,屏幕的冷光在深邃的眼眸中跳跃着理性的光芒。
“音乐,”
他一边操作,一边低声解释,更像自我梳理与尝试沟通,“无论多么感性,其底层结构------节奏的疏密、音高的起伏、和声的张力、曲式的布局------都暗含着数学的逻辑与模式。我想试试,用算法挖掘这种可能性。”
他调出一个界面复杂的程序窗口,“我把你平时练习录音的片段,你最爱的作品------巴赫赋格的精密结构,德彪西模糊调性的色彩和声,甚至你自己以前那些未完成的动机------都做了频谱分析和特征提取。现在,”
他敲下回车键,屏幕上瞬间瀑布般刷出无数变幻组合的波形图与音符矩阵,“让算法在这些‘基因库’里进行有方向性的‘繁衍’和‘突变’,生成一些全新的、可能…有点怪异的‘种子’。”
屏幕上,无数由算法生成的、极其短小的音乐动机开始自动播放、循环。有的节奏诡谲如错乱的机械心跳;有的旋律线扭曲跳跃如抽象画作;有的和声组合闻所未闻,充满不和谐的摩擦感。这绝非人类自然想到的路径。琴房被这些冰冷、怪异、毫无情感的电子音效片段充斥,尖锐、突兀、混乱,像一场失控的数据风暴。
苏星晚起初只是茫然听着,声音刺耳陌生。然而,就在这片嘈杂的非人音流中,某个极其短暂、不足半秒的微小片段,像一道微弱电流,毫无预兆地击中了她的耳膜!那是几个不和谐音程意外叠加产生的奇异泛音组合,冰冷尖锐的质感下,竟隐藏着一丝极其细微的、如同金属被强行扭曲后发出的、带着痛苦张力的嗡鸣!这嗡鸣转瞬即逝。
可苏星晚猛地坐直了身体!像濒死的鱼接触到氧气。空洞的眼睛骤然聚焦,死死盯住屏幕,失声喊道:“停!刚才那个!倒回去!快!”
顾沉舟立刻暂停,精准回退。那个怪异的、带着金属痛苦嗡鸣的泛音组合再次响起,虽然刺耳,却像一把生锈的钥匙,猛地捅进了她被堵塞已久的灵感锁孔!
“就是它!”
苏星晚几乎是扑到钢琴前,双手重重砸在琴键上,试图复现那冰冷的“痛苦之音”。起初只是笨拙模仿。但很快,动作慢下来,眼神锐利专注。她不再复制,而是拆解、重组、赋予温度------将那冰冷的算法噪音揉碎,融入指尖的血肉与呼吸的节奏里。反复尝试不同的指法、力度、踏板深浅,让那金属的嗡鸣渐渐染上指尖的温度,从纯粹的“痛”,演变成一种挣扎向上、试图挣脱的“力”。一个充满现代感、带着撕裂与重塑意味的核心动机,竟在这冰冷算法与炽热生命的碰撞中,挣扎着、痛苦地、却又无比清晰地诞生了!
仿佛积蓄已久的堤坝被这小小的钥匙捅开,汹涌的灵感洪流终于找到宣泄的通道。苏星晚完全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她贪婪地利用着顾沉舟算法生成的各种奇特“种子”------一段如心跳紊乱的节奏型被反复锤炼,演化成不安中暗藏期待的律动基底;一串由程序随机拼贴的、毫无旋律性的短促音高组合,其中几个音程跳跃带来的空间错位感被她敏锐捕捉,巧妙地编织进主题发展部,营造出梦境般的恍惚氛围。
琴房里的时间失去刻度。只有堆积的咖啡杯和饭盒见证流逝。苏星晚着了魔,时而伏案疾书,笔尖在五线谱上沙沙作响,留下狂放有力的痕迹;时而扑到钢琴上,双手激烈起伏敲击,弹奏出大段充满实验性的段落,狂喜、焦灼、凝滞。头发随意挽着,碎发被汗水黏在额角颈侧,眼下乌青浓重,嘴唇干裂,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燃烧着近乎偏执的火焰。她忘记了疲惫、时间,甚至身边默默陪伴的人。
顾沉舟成了她最坚实的后盾和最安静的观察者。他大部分时间安静坐在角落的电脑前,处理课业或优化算法,像无声的守护者。当苏星晚陷入技术瓶颈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