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泄愤时,他适时递上一杯温水或一份温热的点心,用食物的朴素温暖驱散焦躁。当她被复杂的对位或和声衔接卡住,长时间对着谱纸发呆时,他才走过去,并不指点音乐本身,而是指着屏幕上算法生成的一个可能相关的节奏型或音列组合,低声说:“试试这个方向的排列?或者,把它倒置、逆行看看?”
他的建议基于逻辑与可能性,像一个理性的导航仪,为她感性的航船在迷雾中提供坐标。
无数日夜的鏖战,无数次推翻重来,无数次精疲力竭后的灵光乍现……那首融合古典严谨骨架与现代不羁灵魂的作品,终于从混沌中显露出完整动人的轮廓。乐曲从那个由算法噪音转化而来、充满金属感撕裂与挣扎的核心动机开始,如被禁锢的灵魂在黑暗中冲撞;中段引入由冰冷算法节奏演变出的、不安中蕴含力量的律动,层层推进,象征痛苦中的蓄力与探索;最终,一切不和谐的棱角在宏大的赋格展开中被消解融合,化为一种充满希望与新生的辉煌颂歌,仿佛挣脱束缚的蝶翼终于迎向天空。古典复调与现代音响、冰冷算法与滚烫生命,在此达成了奇异的共生。
决赛日期逼近。苏星晚的练习强度达到极限。这部作品的每一个艰涩段落都被拆解成无数慢速练习的碎片,在琴键上反复打磨,直至指尖记忆超越大脑思考。顾沉舟成了她最苛刻也最忠实的听众。他不懂复杂技巧,却有理工科生特有的敏锐感知。他能捕捉到她气息转换间细微的犹豫,能听出指尖力度失衡带来的情感断层。
“这里,”
他会指着谱子,眉头微蹙,“情感是向上的,要挣脱,但你刚才的触键…力度平均了,反而显得有点‘坠’。试试这里,用指尖‘推’上去,而不是‘按’下去?或者踏板浅一点?”
建议直指表达核心。
有时,苏星晚被某个快速跑动的华彩乐段折磨得手指僵硬信心动摇时,顾沉舟会放下手中事,走到钢琴边,并不言语,只是安静地拿起一份乐谱或书,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无声陪伴。他翻动书页的沙沙声,沉稳的呼吸,偶尔投来的沉静而充满信任的目光,都像无形的力量,注入她疲惫的身体,支撑她一遍遍重新抬起手臂。
每一次精疲力竭的练习后,当最后一个音符的余响彻底消散,苏星晚总会转过头,迎上顾沉舟的目光。无需言语,她能看到他眼中清晰的赞赏与毫无保留的信任。那目光像一束暖光,穿透疲惫与压力,照亮心底最深处。她会轻轻呼出一口气,紧绷的肩膀微松,对他露出一个混合疲惫与小小成就感的笑容。而他,也会回以一个极淡却极暖的微笑,仿佛在说:看,你又跨过了一道坎。
夜色深沉。顾沉舟独坐实验室的电脑前,屏幕幽蓝的光映着他沉思的侧脸。苏星晚比赛在即,他本该专注于优化她的录音分析程序。然而,一个偶然的、关于比赛后勤的搜索,却将他的目光牢牢钉在了一张网页图片上------那是“星辉杯”决赛宣传页底部,赞助商名单的滚动展示栏。
一个熟悉到刺眼的金色徽章标识,赫然列在首席赞助的位置!线条冷硬,构图极具侵略性------顾氏集团!他父亲庞大商业帝国最醒目的标志。
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沿着脊椎窜上头顶。为什么?父亲从未对音乐领域表现兴趣!顾氏的主营是科技地产,与文化风马牛不相及!强烈的不安如墨汁滴入清水,迅速晕染开来。他几乎是本能地、带着不祥预感,飞快地在内部系统输入了自己的高级权限账号。复杂的防火墙层层验证通过,他直接进入了集团高度机密的项目数据库。指尖在冰冷键盘上快速敲击,输入了“星辉杯”。
屏幕滚动,几份加密等级极高的文件摘要跳出。项目代号:“弦外之音”。目标简述:深度介入主流文化赛事,植入并推广集团最新研发的“ai音乐创作辅助评估系统”,利用大赛平台进行大规模用户数据收集与实战测试,为后续商业化及行业标准制定铺路。项目负责人一栏,清晰地印着一个名字------顾振峰。他父亲最得力的副手,家族内部最坚定的“技术实用主义”推行者。文件末尾,标注着醒目的“高度优先”与“绝对保密”。
顾沉舟猛地向后靠近椅背,仿佛被抽干了力气。幽蓝的屏幕光落在他骤然苍白的脸上,勾勒出僵硬的轮廓。原来如此。这根本不是一场纯粹的、发掘新星的比赛。这只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巨大实验室,一个以无数音乐学子梦想为祭品的测试场!而苏星晚,她引以为傲的创作,她孤注一掷的梦想……在父亲那庞大冰冷的商业计划里,不过是无数等待被算法分析、被数据榨取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