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召幸,常独坐庭前翻书,偶与崔淑妃说笑。于戎军入城之日,自焚于缀锦宫。】
周昭仪踏入乾元殿时,带进一阵甜腻的桂花香。
她身量丰腴,藕荷色宫装裹着圆润的腰身,行走时裙摆微漾,像朵被春风拂过的绣球花,颤巍巍的透着股娇憨,却又不失端庄。
“妾拜见陛下,陛下万安。”
她的嗓音清亮悦耳,尾音微微上扬,带着几分市井说书人的伶俐劲儿。
行礼时,鬓间金步摇微晃,珠串却未曾相击——这般仪态,显是下过苦功的。
还好赵忠庆这老太监靠谱,没给她光着抬过来。
“平身吧。”姜蕤斜倚在缠枝牡丹软榻上,含笑看着周昭仪,“听闻爱妃善诗书?”
“可不是嘛!”
周昭仪杏眼一亮,肉乎乎的手掌不自觉地比划起来,袖口金线绣的蝶纹随着她的动作流光溢彩。
“妾平生最爱搜罗话本子,什么痴男怨女、少爷小厮......”
她突然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凑近,身上桂花香愈发浓郁,连呼吸都带着几分甜腻,“妾都了如指掌,信手拈来!”
话一出口才惊觉失仪,圆润的脸颊泛起丝丝红晕。
好家伙,你善的这个书,多少有点荤素不忌啊!但朕就喜欢不挑食的人!
原著中不过寥寥数语的周昭仪,此刻活生生立在眼前——杏眸流转间灵气逼人,唇畔笑涡若隐若现,全然不似深宫妇人。
周硕那等贪佞之臣,竟能养出这般璞玉浑金的女儿,还真是歹竹里出了颗好笋。
她想起书中后续:周昭仪香消玉殒后,周硕一改往日贪婪作风,日夜勤勉政务为民请命。细细一想,怕是肠子都悔青了吧。
或许,眼前这位周昭仪,可以成为撬动周硕的一步妙棋。姜蕤忽然倾身向前,冕旒珠串哗啦分开,露出一双清亮的凤眸。
“昭仪可听过……‘粮船沉没’的故事?”
周昭仪的笑容瞬间凝固。
圆润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丝帕,上好的绸缎被拧出深深褶皱,指节都泛了白。
陛下怎么会突然提起这个故事?莫不是……
殿外适时传来更漏声,滴答滴答,像催命的鼓点,一下下敲在她心尖上。
“陛、陛下……”她突然首起身子,圆润的脸上显出几分锐利,连嗓音都绷得发紧,“这故事......需得配着姑苏评弹的腔调,才够滋味。”
她强自镇定,可心跳却如擂鼓,掌心早己沁出冷汗。
不一会儿,殿内响起了吴侬软语的小调,婉转如莺啼,却又带着几分微不可察的颤抖——
“三月里来桃花汛,官家粮船……沉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