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顶级人物成功大智慧-胡雪岩卷 > 第15章

第15章

时来运转的那份春风得意,仅在他心中停留了一天,便被一千斤重担压得不见踪影。海运局负责朝廷每年征收的粮食运往北京,原先这些粮食主要是靠漕帮经运河运达,但由于运河年久失修,加上干旱,沿路漕运不畅,粮食久运不出,朝廷已开始严辞催逼。前任主管已因此而自杀,如果王有龄也完成不了这个任务,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胡雪岩想到一个能解燃眉之急的办法:到上海就地买米,然后海运到北京。王有龄甚为高兴,于是由胡雪岩出面,在他过去当过学徒的信和钱庄借贷到20万两银于,然后和王有龄、张胖于一行人向上海进发。打听到上海松江漕帮的通裕米行有十几万石大米刚好够数量后,胡雪岩和张胖子来到松江漕帮总部。胡雪岩先打通松江漕帮当家人尤五的师父魏老爷子的关系,说好通裕的这批米借垫给海运局,到时仍归还米。因为米价在看涨,现在卖了很不划算。但是,在尤五与胡雪岩、张胖子一起吃饭的席上,尤五虽然因师爷放了话,嘴上连说:“好说!好说厂但心里仍颇为踌躇。

尤五有许多难处:帮里的亏空票填补倒在其次,眼看漕米一改海运,漕帮的处境异常艰苦,无漕可运,收人大减,帮里弟兄的生计,要设法维持,到处活动打点托情想办法,哪里不需要大把的银子花出去?这一切都全靠卖了这十几万石的粮米来应付。如今垫给了海运局,虽然有些差额,但将来收回的仍旧是米,与自己这方面脱价求现的宗旨完全不符。

胡雪岩察言观色,知道尤五在盘算,于是很诚恳地说:“五哥,既然是一家人,无话不谈,如果你那里为难,不妨实说,大家商量。你们的难处就是我们的难处。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人家。”

尤五心想,怪不得老头子看重他。于是感激地答道:“爷叔!你老人家真是体谅!不过老头子已经有话交代,您就不必操心了。今天头一次见面,还有张老板在这里,先请宽饮一杯,明天我们遵照吩咐就是了。”

“话不能这么说!不然于心不安。五哥!”胡雪岩很认真地说,“我再说一句,这件事你们这方面能做才行,如果勉强,我们宁愿另想别的办法。江湖上走,不能做害好朋友的事情。”

尤五沉吟了一会儿,终于讲了自己的难处。听后,胡雪岩立即和张胖子商量,请信和钱庄放一笔款子给漕帮,以帮助他们解决眼前的困难,将来卖掉了米再还。由于胡雪岩此前已将张胖子说服,张胖子很爽快地就答应贷款10万两银子。尤五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

胡雪岩刚一出道,就显示出自己的不同凡响,人情练达、处事周到,善于为他人着想,帮人帮到实处,一下子就贏得松江漕帮的信任与尊敬,也为自己以后的生意找到一条可以放心托靠的臂膀。

做事总要为别人着想,这是胡雪岩与人交往时放在首位的原则。一个要想有大作为的经营者,做事应有一种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的观点,设身处地想一想对方的利害得失与困难,再作出自己的决策,使自己的决策不仅有利于自己、避免损害对方的利益,也使对方容易接受,从而乐意跟你做事。

在合伙经营中,如何处理金钱债和人情债的关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金钱和人情债互为消长的时候,胡雪岩首先考虑的是后者。他说:“金钱债背后的‘人情’,向来比金钱更重要。”

胡雪岩第一次做“洋庄”,可谓费尽心机:他花大力去收买人心,拉拢同行;多方策划控制市场、垄断价格;在漕帮首领、官府势力和外商买办之间,不遗余力地周旋打点,还要和同一阵营中心术不正的朱福年斗智斗勇。经过这一番艰苦的努力,胡雪岩终于做了第一桩销往洋庄的生丝生意,赚回了18万两银子。

然而,这笔钱听起来数目很大,但由于合伙人太多,开支也过大。当胡雪岩给合伙人分了红利,付出了利息,除去各种打点所花的费用后,他已是分文不剩,甚至连原先的债务都未能清偿,留下1万多两的亏空,差不多等于白忙一场。开始时,胡雪岩也想不开,但很

快地他便意识到,即使自己连一两银子也没赚到,也要该分的分、该付的付,决不能亏了朋友,欠下人情债。

做出这样的决策,胡雪岩虽然在金钱上吃了亏,但却使他得到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他的合作伙伴和朋友们都从这件事情中,发现胡雪岩卓越的经营管理才能,看到他对待朋友的真挚情意,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信任与合作的伙伴,这使胡雪岩在以后的经营中得到更大的收获,他后来所做的所有大宗生意几乎都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完成的。

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