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顶级人物成功大智慧-胡雪岩卷 > 第15章

第15章

优秀的经营者,不仅要善于处理金钱债,而且要善于处理金钱债背后的人情债,事业才能像胡雪岩那样,左右逢源、兴旺发达。

做生意讲情义,可能有些人不理解。其实,人情债就是一笔生意账,不注重人情,别人也不愿给你讲人情,生意还怎么做?胡雪岩做生意很注重情义,由此结交了许多江湖朋友,这使他在生意场中屡屡成功。

有一次,王有龄十余艘载着20万石官粮的海船从宁波港出发,准备驶往天津。不料,船队行至上海时,被漕帮用几十艘小舢舨装扮成的火船给烧丁个干净。消息传到海运局,王有龄闻之大惊,赶紧呈请巡抚衙门调查真相,缉拿纵火犯。

可是,十几天过去了,此事仍毫无头绪。王有龄心急如焚。这时胡雪岩匆匆忙忙地赶来了。

“查到什么消息了吗?”王有龄急切地问。

“当然,这是漕帮中的青帮所为。”胡雪岩神色凝重地说,“这事说来话就长了。”

于是,胡雪岩讲述事情的前因后果,原来,王有龄的海运局砸碎漕帮的饭碗。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来,南方产米之地,每年都要运粮北上。千百年来,这种粮运逐渐发展壮大,除运粮米外,也有别的物品,统称为漕运。参与漕运行当的人,包括船家、账房、伙计、船老大诸班人马,以及运河两岸以运输为业的人家,结成了“漕帮”,以互相支援,调节关系,统一行动。

清朝以来,由于政府漕运管理机构视漕运为肥肉,人人染指,使得漕帮日渐衰败,于是,漕帮逐渐帮派组织化,明火执仗或趁月黑风高时,大行抢劫。后来,漕帮又在运河中设卡收税,无视法度,犹如另外一个王国,让朝廷甚为恐慌。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京杭运河

经常受战事影响,漕运更为不力。于是有大臣建议,何不改漕运为海运,可既不受战事影响,又可使漕帮势力自然消亡,解决国家的心腹之患。

于是,朝廷成立海运局。此局一开,果然运输比漕运有效力,海运局也因此而大发。然而,这对漕帮众兄弟来说,却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由于朝廷粮米不再由运河北运,这等于是夺了漕帮的饭碗,于是许多帮内人员把目光投向了海运局,准备报复。王有龄的运粮船队就这样被烧了。听完胡雪岩的述说,王有龄沮丧地说:“如此说来,那就只有关门,让朝廷下令恢复漕运吗?”

“那也未必。”胡雪岩说,“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如今漕帮敢烧毁朝廷粮米,也是被逼无奈。如果朝廷追查下去,只会把漕帮逼上绝路,狗急也会跳墙,更何况,他们暗箭难防,斗下去只会两败俱伤,不如现在去与青帮谈和,分他们点好处,息事宁人。”

于是,王有龄请胡雪岩亲自出马去和谈。胡雪岩当仁不让,准备一船杭州特产,找到在

青帮当小首领的朋友陈三,乘船来到青帮的总部。与首领廖化生见过礼,送上一船杭州土产之后,胡雪岩又从怀中取出一张10万两的银票,放在盘上,双手奉献给廖化生。

廖化生瞟了一眼,露出一点喜悦之色说:“胡先生,你不带兵,却带来银票,想必有什么谋划?”

胡雪岩说:“前辈,雪岩今日前来,不过是因仰慕漕帮的声威,前来致意罢了。”

廖化生哈哈一笑:“胡先生,你真会说笑话,今日的漕帮如西山之落日,哪里比得上海运局的声威!”

胡雪岩说:“朝廷法令多改,全然不体谅民生的艰难,而海运局,迫于朝廷王法,也不得不照章办事,难处都在里面,哪里谈得上什么声威!”

廖化生说:“我们是民,海运局是官。官既不为民着想,民又何必为官开方便之门呢?”

胡雪岩说:“这次王先生的船被烧后,浙江巡抚严令追查真凶,明查暗访,近日得了一封密函,要求皇上亲启。”

廖化生敏感地问道:“胡先生可知道其中有什么消息?”

雪岩目视左右,廖化生会意,挥手退去周围的人说:“现在不妨直言。”

胡雪岩一言不发,从怀中掏出一封密函,交给廖化生。廖化生看完密函,脸色变得铁青,原来这正是浙江巡抚上奏朝廷的密函,里面历数漕帮滋扰地方,火烧粮船,目无法纪。信的最后说:“漕帮名为货运之帮,实则杀人越货之帮。请圣上痛下决心,将漕帮一举歼灭,方可绝后患。”

廖化生半晌无言,心想,漕帮虽盛,却如何能同朝廷抗衡,一旦朝廷下旨清剿,只恐怕无数弟兄要为此丧命,想不到几百年的漕帮就要毁于一旦。念及此,廖化生一声长叹:“事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