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 > 第34章 千家诗18

第34章 千家诗18

旅程的时间。③待:等待。至:到达。这两句说,可是秋

风却不愿等待我,它抢先到达洛阳城了。

【解说】

张说,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新唐书》说,张说善文辞,当时朝廷的大述作,多出于他的毛笔,他写过不少诗,但大部分是为应制而作的。诗的风格朴实,有些却很淒婉,被贬谪到岳阳时更为突出。

这首诗是说作者从蜀地回洛阳,到目的地时已

迟于预定的日期。全诗语言朴实,没有斧凿痕。后两句不直

说归期迟于预期,只说秋风不肯等待,抢先到了洛阳城。这

种写法很新颖。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说】

“静夜思\",《乐府》中的《新乐府》。这是指这首诗的

音调说的。诗的意旨则是题目本身。

《乐府》与《乐府诗》:古代设有采诗的官员,专门搜

集民歌,后来编辑成一部民歌总集《诗经》。以后这种官制

撤销了。到了汉武帝时,又才派人到齐、楚、赵、代等地搜

集民歌,设立专门的官署,叫\"乐府\"(约如今之中央音乐

学院之类的机构)。命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凡乐府选录的诗

叫《乐府诗》。后人仿效乐府诗而创作的新诗,叫《新乐

府》或拟乐府。《乐府诗》是道地的民间作品(或经过修

改),拟乐府则是知识分子的诗。民间作品的特点刚健清

新。在音韵上这种诗与近体律绝不同,叫古绝句。

这首诗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佳作。平淡中蕴含深意。

夜已深了,明月入窗,照我床前,几疑为霜铺在地上。但霜

何以会铺在屋内床前呢?举头一望,却是明月窥人,月光满

地。望着这晶莹的明月,引起我无限愁思,总名之曰\"乡

愁\"。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怀\"功成不受赏,长揖归

敝庐\"的壮志,可是世路艰难,\"秋来相顾尚飘蓬\",只能

“痛饮狂歌空度日\"。壮志未酬,白发已多,思故园之风

物,愧老影之婆娑。一举一低,一望一思,俯仰之间含意无

穷。但态度和平,不激昂愤懑也不颓唐。

梅圣俞《赠杜挺之》诗云:“作诗无今古,欲造平淡

难\"。王安石也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这类诗是寻常口头语言。但未经诗人说出,又不能成为一种

境界,一经诗人说出来,即觉别有风韵,似乎诗人真别有一

付齿牙,真地咳唾随风生珠玉似的。大抵自然平淡之诗,首

先一个条件还是在于真情实感,独有兴会而又用语贴切通

俗。所以司空图在《诗品》里论自然的风格时说:“俯拾即

是,不取诸邻\"。这首诗是这种风格的范例之一(自然与平

淡约有区别,自然不一定朴素,平淡一定朴素无粉饰)。

秋浦歌①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②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③

【注释】

①秋浦:唐代的县名,在今安徽省贵池县,因县内

有秋浦湖,故名。《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

这是第十五首。②缘:因为。个:这般。这两句说,头上的

白发有三千丈,因而愁绪也是这么样的长。③秋霜:以秋霜比喻

白发。这两句说,在明亮的镜子里,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竟飞来了一片

秋霜?

【解说】

这是李白著名的诗篇之一。开首一句起得奇

特,但读完第二句,我们不但不感到第一句不失去真实性,

反而觉得诗人用\"白发三千丈\"来表达他\"愁\"的深重、浓

烈,是十分恰当的。在这两句诗里,作者借有形的白发巧妙

地表述无形的愁绪,既使人们容易理解,又感到新颖熨贴。

三、四两句写自己在铜镜里看见银白的秋霜而感到惊愕,仿

佛作者不知道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