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秋霜,就是自己头上白发的照影。其实
仔细一读,就看到作者是在委婉深沉地抒发自己愁肠百结、
难以自解的苦恼心情。全诗仅二十个字,却显示了作者艺术
上的独创性。它突起婉接,于白描之中又包含着怀才不遇的
深刻寓意。读后不禁令人引起同情。
赠乔侍御
陈子昂
汉庭①荣巧宦,云阁②薄边功。
可怜骢马③使,白首为谁雄。
【注释】
①汉庭:借汉比唐。
②云阁:即云台。
后汉永平年间把光武时的功臣像画
于云台,所谓云台二十八将。又高阁入云亦名云阁。
③骢马使:骢马,青白色之马。骢马使,《后汉书》桓
典为御史,执法严正不苟,常乘骢马。当时首都的谚语说:
“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这里把崔侍御(一作侍郎,唐
制与员外相等)比作桓典。
【解说】
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梓州(今四川射洪)人。其为人资
褊躁,好施与,笃朋友。唐代古文运动,子昂实为之滥觞。其
感遇诗三十首,王适曰:“是必为海内文宗\"。卢藏用:
“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韩退之荐士诗也说:“国朝盛文
章,子昂始高蹈\"。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一、以汉比唐;二、从反面来用典
故。首句宦字前用一\"巧\"字,\"巧\"本不正之风,投机钻
营之徒而得官,吏治不纯,风气不好。但汉庭却特意重用这
样的人,使之得高官厚禄。二句反承上句,既以巧宦者为
贵,则象云台二十八将出生入死,战功显赫的人就不会被重
视。由此推得结论:可惜呀,您乔员外就算汉朝桓典那样的
公平正直,努力为公,但你不会巧宦的手段,不肯同流合
污,即使努力到老,为谁奔走?为谁忙?直言不用,正道不
行,奸佞当道,纵白首立朝何补于政!何益于民!故曰\"可
怜\"。诗人之意在于揭露当时官场的黑暗,不在于说侍御官
小。仿佛是在咏史,实际是在讽今。用汉事写汉庭,不露引
用痕迹,只在侍御这一职务上牵合。
汉人图云台二十八将,本未薄待功臣,亦不薄战功。诗
以不薄为薄,正典反用。古人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艺术手
法。《诗人玉屑》卷七引《艺苑雌黄》云:“文人用故事,
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李义山诗:\'可怜夜半
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说贾谊,然反其意而用之矣。
……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
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
此句虽亦借汉事写汉庭,然与史实相违。不相违无以见意,
这是在用典上的一个创造。但要入情合理,否则捏造史实,
又难免\"削足适履\"之讥了。
答武陵太守①
王昌龄
仗剑行千里,②微躯敢一言:③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④
【注释】
①太守:官名,即知府。②仗:佩着,依仗。
这句说,我佩起宝剑将要离开这里作千里的旅行了。③微躯:微
贱的人,这是作者自谦之词。这句说,我虽微贱,但敢于说一句这样
的话。④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即现在河南省开封市。客-
指食客,门下客。信陵:即魏国的信陵君,名无忌,有食客
三千人。由于他仁而下士,食客都愿为他出力。这里作者把太守比作
信陵君。这两句说,我要象当年大梁信陵君的食客一样,决不辜负你
对我的厚恩。
【解说】
作者旅居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将返金陵
时,因田太守设宴饯别,便写了这首表示答谢的诗。王昌龄
在诗中以今地比作古地,比今人比作古人,信手拣来,随意
驱使,灵活地运用典故和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