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诗是写作者远行与友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
景。诗中写设宴饯别,宾主终宵不忍离别,直到月儿西下,
天将晓快分手了,诗人想起别后不知何时才能相会,因而互
相间的心情更加难过。金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
杜审言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解说】
这是一首应制诗,题目是咏长安附近的一座大山,终南
山。题目其余的字虽是说明,但诗的内容能处处照顾到题
目。唐大明宫内有紫宸、蓬莱、含元三殿。首二句写首都的
气魄,亦即帝王的气魄。北斗星象挂在城边一样,终南山可
说是一座大山了,但好象依靠着蓬莱一样。终南山虽是正
题,但在皇帝面前是不算什么的,这是故意把终南山贬一
笔,以见天高地卑君上臣下之义。如没有这一笔,把南山捧
得很高,就有人要问这样的捧南山,置君父于何地。有了这
一句,下面无论怎样歌颂南山,都不错的,因为南山再美,
是在君王之下的美,以美衬美,更显示君王的美。在封建社
会,这一笔不仅在全诗中起先抑后扬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政
治,得臣下事君之体。当时的清规戒律也真多,作个诗臣也
不容易的。
下四句写终南山正文,总的是借南山的葱蔚、堂皇,以
象征王朝的昌盛、繁荣。早在《诗经》里就有\"节彼南山,
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的话。这里说终南山上的
金阙高高地耸立在云霞之上。白玉堂在树巅、浮云里,象虚
悬着一样。宫殿多么富丽,气派又多雄壮!半山雾霭似与天
帝的玉京相接,峰顶的轻烟呈现出太平的祥瑞气氛,这是繁
荣昌盛的象征。最后写\"侍宴\"二字,以喊万岁、万万岁作
结。诗的主题思想就在这里:借南山献寿。”华封三祝\"。
本是陈套,但诗人在这里紧承\"佳气\"、\"瑞烟\"之便,顺
手拈来,更用一\"持\"字,从字面上抹去\"寿比南山\"的俗
气,有点铁成金之妙。同时\"尧天\"常与\"舜日\"组成词
组,有歌颂承平功德的含意。
此诗总的特色是善于用赋的敷采摘文的手法,运用应制
诗的专门词汇很自然。
律诗除有固定的平仄外,还有四声递用的讲究。如\"树
杪玉堂悬\"句为\"去上入平平\",这叫句中\"四声递用法\"。
又单句的字,必定要上去入三声都用全。这样相同而用,音
节更为抑扬顿挫,也就更铿锵和谐。
恩赐丽正殿书院赐宴应制得林字①
张说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②
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③
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④
载歌春兴曲,情竭为知音。⑤
【注释】
①得林字:古时文人聚会作诗,临时抽签,拈得或
分得某一字,作者就以这字为韵作诗。张说得\"林\"字,就必须以
“林\"字做韵脚。林字在《佩文诗韵》中属\"十二侵\"韵。这首诗的
林。心、深、音都属于这个韵。②东壁:壁,二十八星宿名之一。
古人认为是图书所在主天下文人。壁居南则在室东,故称东壁。陶宏景
《星经》:“东壁天下图书之秘府也。”西园:《魏志》:“曹子
建置西园于邺,与诸才子夜游赋诗。”翰墨林:笔墨如林。这两
句说,书院的兴建,上应主图书府库的东壁星,聚集天下的才子在这
里讲习诗书,象曹子建的西园那样,人才济济。③诗:即《诗
经》。易:指《周易》。这两句说,在这儿诵读《诗经》可以懂
得国政兴隆的道理,讲解《易经》可以理解两仪四象、天地阴阳的奥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