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
阕为咏春草绝调②。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
草之魂者也。
【注释】①林逋:字复君,谥和
靖先生,北宋诗人。②语见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
【译文】
人们只知道林逋《点绛唇》、梅尧臣《苏幕遮》和欧阳修《少年
游》三首词是咏春草的绝唱。不知道先有冯延巳的\"细雨湿流光\"五
个字,都是能为春草传神的佳作。
点绛唇
林逋
金谷年年①,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②,满地和烟
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③。萋萋无
数,南北东西路。
【注释】①金谷:指晋石崇在洛阳所建金谷园。他曾于此为征西将军祭酒王诩饯
行。后因以此为饯别场所之典。②余花:残花。③王孙:指送别之人。
少年游
欧阳修
阑干十二独凭春①,晴碧远连云②。千里万里,二月三
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
离魂③。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④。
【注释】①十二:概数,言所有栏杆。凭:依栏眺望。②晴碧:晴天明丽的草
色。远连云:草色蔓延至极远处与天相接。③吟魄:有感而发的吟诵。离魂:
离愁别恨的情态。④王孙:指思妇所忆之人。
二十四
【原文】
《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①之\"昨夜西风凋
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注释】①晏殊:字同叔,北宋词人。
【译文】
《诗经》的《蒹葭》这一篇,最能表现诗人深沉的情致。晏殊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趣和它颇为近似。但
是,一个情调洒脱,一个情调悲壮。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①,在水一方。溯洄从
之②,道阻且长。溯游从之③,宛在水中央④。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⑤。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⑥。溯
洄从之,道阻且跻⑦。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⑧。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⑨。溯洄从
之,道阻且右⑩。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①伊:这个,那个。②溯:逆流前行。洄:此指弯曲的河道。从:沿
着。③游:水流。④宛:犹如,好像。⑤晞:晒干。⑥湄:水草相接之
处,即岸边。⑦跻:上升,指道路陡起。⑧坻:露出水面的小沙洲。⑨涘:
水边。⑩右:迂回弯曲。址:水中小块沙滩。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
离恨苦①,斜光到晓穿朱户②。昨夜西风凋碧树③。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④,山长水阔
知何处!
【注释】①不谙:不知道,不理解。谙,熟悉。②朱户:红漆门窗。亦泛指豪
门宅第。③西风:即秋风。④彩笺兼尺素:诗文和书信。彩笺,此处代指诗
文词赋。尺素,此处代指书信。
二十五
【原文】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
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译文】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这是诗人抒发对于人生的忧虑之
情。”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和它相似。”终日
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这是诗人抒发对于世事的忧虑之情,\"百草
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和它相似。
饮酒二十首(其二十)
陶潜
羲农去我久①,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②,弥缝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