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庄子 > 第16章 秋水

第16章 秋水

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处乎无响,行乎无方。挈汝适复之挠挠[挠挠:谓群动不已的样子],以游无端;出入无旁,与日无始;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无己,恶乎得有有!睹有者,昔之君子;睹无者,天地之友。

译文:

世俗的人,都喜欢别人的见解跟自己相同而讨厌别人的见解跟自己不一样。希望别人跟自己相同,不希望别人跟自己不同的人,其真实想法是一心想出人头地。那些一心只想出人头地的人,哪个又能真的做到呢?根据大众的认同而坚定自己的信念,承认自己的技艺不如众人。而那些打算治理邦国的人,必定是贪取夏、商、周三代帝王之利而又看不到这样做的后患的人。这样做是把治理国家作为谋私利的凭借,可是能有多少谋私利而不丧失其统治地位的呢!他们这样做,能够使国家保存的,不到万分之一,而使国家沦亡的,自身一无所成而且还会留下许多祸患可悲呀,占有土地的君王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拥有土地的君王,就等于拥有了天下。为天下所累的人,就不足以主宰万物,无心治理天下的才可以主宰万物。明白了拥有外物又能主宰外物的人本身就不是物,岂止是治理天下百姓而已啊!这样的人已经能往来于天地四方,游乐于整个世界,独自无拘无束地去,又自由自在地来,这样的人就叫做拥有万物而又超脱于万物。

拥有万物而又超脱于万物的人,这就称得上是至高无上的贵人。

贤人的教诲,就好像形体对于影子,声音对于回音。有提问就有应答,竭尽自己所能,为天下人的提问作出应答。处心于没有声响的境界,活动在变化不定的地方,引领着人们往返于纷扰的世界,从而遨游在无始无终的浩渺之境,或出或进都无须依傍,像跟随太阳那样周而复始地没有尽头;容颜、谈吐和身形躯体均和众人一样,大家都是一样也就无所谓自身。无所谓自身,哪里用得着据有各种物象!看到了自身和各种物象的存在,这是过去的君子;看不到自身的各种物象的存在,这就跟永恒的天地结成了朋友。

--

贱而不可不任[任:凭借]者,物也;卑而不可不因者,民也;匿而不可不为者,事也;粗而不可不陈[陈:施行]者,法也;远而不可不居者,义也;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节而不可不积者,礼也;中而不可不高者,德也;一而不可不易者,道也;神而不可不为者,天也。故圣人观于天而不助,成于德而不累,出于道而不谋,会于仁而不恃,薄于义而不积,应于礼而不讳,接于事而不辞,齐于法而不乱,恃于民而不轻,因于物而不去。物者莫足为也,而不可不为。不明于天者,不纯于德;不通于道者,无自而可。不明于道者,悲夫!

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译文:

虽然低贱然而不可不使用的,是万物;虽然卑微然而不可不依靠的,是人民;虽然隐蔽然而不可不去做的,是事情;虽然粗俗然而不可不施行的,是法;虽然距离遥远但又不可不遵守的,是道义;虽然偏爱然而不可不推广的,是仁爱;虽然是虚文礼节而又不可不贯通的,是礼仪;顺依其性然而不可不尊崇的,是德;本于一气然而不可不变化的,是道;神妙莫测然而不可不有所作为的,那是天。所以圣人观察自然而任其发展,形成了美德而不受束缚,行动出于道却不是事先有所考虑,符合仁的要求却并不有所依赖,接近了道义却不有心积累,应合礼仪却不回避,接触琐事却不推迟,按照法令整齐划一而不搅乱,依靠百姓而不随意役使,遵循事物变化的规律而不轻率离弃。对于万物,不可强迫其有所作为,但是又不能不作为。不明白自然之理的,德行就不纯。不通晓天道的人,就没有事情行得通;不明白大道的人,多么的可悲啊!

什么叫做道?有天道,有人道。无所作为却处于尊贵地位的,这就是天道;有所作为而受牵累的,这就是人道。君王所遵从的,就是天道;臣民所遵从的,就是人道。天道和人道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