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庄子 > 第19章 说剑

第19章 说剑

,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慄,舍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窥其所休者,是天之戮民也。怨恩取与谏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唯循大变无所湮[湮(yan,一声):滞塞]者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

译文:

孔子五十一岁了还不知什么是大道,于是向南,到楚国的沛地拜访老聃。老聃说:“你来了么?我听说你是北方的贤者,你得道了吗?”孔子说:“还没有得道。”老子说:“你是怎样求道的呢?”孔子说:“我在规范、法度方面寻求大道,用了五年的工夫还未得到。”老子说:“你又怎样寻求大道呢?”孔子说:“我在阴阳变化中求道十二年,而没有成功。”

老子说:“是的。假使道可以献给人,则没有人不把它献给自己的国君;假使道可以奉送,则没有人不把它奉送给自己的父母;假使道可以告诉给人,则没有人不把它告诉给自己的兄弟;假使道可以传给人,则没有人不把它传给子孙。然而不可以这样做的原因,没有别的,内心不能自持因而大道不能停留,对外没有什么相对应因而大道不能推行。从内心发出的东西,倘若不能为外者所接受,圣人也就不会有所传教;从外部进入内心的东西,倘若心中无所领悟而不能自持,圣人也就不会有所怜惜。名声,乃是人人都可使用的器物,不可过多猎取。仁义,乃是前代帝王暂住的地方,只可以住上一宿,不能久居,否则就会招来责难。

“古代尽善尽美的至人,对于仁来说只是借路,在义那里寄宿,畅游在自由自在的天地里,生活于马虎简单、无奢无华的境地,立身于从不施与的园圃。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便是无为;马虎简单、无奢无华,就易于生存;从不施与,就不会使自己受损也无裨益于他人。古代称这种情况叫做神采真实的遨游。把贪图财贿看作正确的人,不会让出自己的俸禄;把追求显赫看作正确的人,不会让出名誉的;迷恋权势的人,不会授人权柄。掌握了利禄、名声和权势,因为害怕被人夺走而终日惶惶不安,失去这些东西的时候就会整天悲痛。而放弃上述东西又会悲苦不堪,而且心中全无一点鉴识,眼睛只盯住自己所无休止追逐的东西,这样的人只能算是被大自然所刑戮的人。怨恨、恩惠、获取、施与、谏诤、教化、生存、杀戮都是治理百姓的工具,只有能遵循天道变化而无所滞碍的人能正确运用它。所以说自己正,方能正人正物。内心不正的,心灵就不会对它开放。”

--

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穅[穅:同“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噆(,三声):咬、叮]肤,则通昔不寐矣。夫仁义憯然[憯(c

an,三声)然:狠毒的样子。憯通“惨”]乃愤吾心,乱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黔:黑色,这里用作动词,染黑]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规哉?”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乎云气而养乎阴阳。予口张而不能嗋[王叔岷校释云:阙误引江南古藏本“不能嗋”下有“舌举而不能讱”六字,奚侗谓当据补,是也。艺文类聚九六、天中记五六、御览六一七、葛洪神仙传所引皆可为旁证。嗋(xie,二声):合拢],予又何规老聃哉!”子贡曰:“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阙误引江南古藏本“然则”后有“至”字,成疏本同],雷声而渊默,发动如天地者乎?赐亦可得而观乎?”遂以孔子声见老聃。

老聃方将倨堂而应,微曰:“予年运而往矣;子将何以戒我乎?”子贡曰:“夫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而先生独以为非圣人,如何哉?”

老聃曰:“小子少进!子何以谓不同?”对曰:“尧授舜,舜授禹[尧授舜,舜授禹:唐写本作“尧与而舜受”],禹用力而汤用兵,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不肯顺,故曰不同。”

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天下”下有“也”字]。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杀[杀:刘文典据唐写本、郭注成疏作“服”。王叔岷校释同]而民不非也。舜之治天,使民心竞,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