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先王之道,长大后明白了仁义的行为;并持守同异结合、坚白分离的理论;把别人认为不对的说成是对的,把别人认为不可以的说成是可以的;使百家的智慧人士感到困惑,使众多善辩人士理屈词穷:我自以为是最通达的人了。现在我听了庄子的言论,感到奇异不解。不知是我的辩论才能不及他呢,还是我不如他更有智慧?现在我已经无法再开口了,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魏牟倚靠着几案叹气,然后又仰天大笑,说:“你难道没听说浅井里的青蛙吗?井蛙对东海里的鳌说:‘我是多么快乐啊!出来可以在井栏上跳跃,回去可以在井壁的破砖处休息。跳入水中井水漫入腋下并且托起我的下巴,踏入泥里泥水就盖住了我的脚背,回过头来看看水中的那些赤虫、小蟹和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的快乐!并且我专有一坑水,盘踞一口浅井,这也是快乐的极点了。你为何不经常进来参观参观啊?’东海之鳌左脚还没有进到井里,右脚已经被绊住了。迟疑了一下,又把脚退了出来,把大海的情况告诉浅井的青蛙,说:‘千里的距离,不足以形容海的大;千仞的高度,不足于测量出它的深。夏禹时代十年里有九年水涝,而海水不会因此增多;商汤的时代八年里有七年大旱,而岸边的水位不会因此下降。不因为时间的短暂与长久而有所改变,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有所增减,这就是东海最大的快乐。’浅井之蛙听了这一席话,惊惶不安,茫然不知所措。况且你的智慧还不足以懂得是非的界线,竟然想去观察庄子的至理名言,就好像驱使蚊虫去背负大山,驱使马蚿虫在河水里奔跑,必定是办不到的事了。并且,你的才智还不足以谈论精妙的言论,而自己竟去追逐一时的口舌之利,这跟浅井里的青蛙没有什么区别。况且庄子的思想主张正俯极黄泉登临苍天,不论南北,四面通达没有阻挡,下面达到深不可测的境界;不论东西,他的道生于极端精微玄妙,返归广阔通达之域。你竟拘泥浅陋地用察视的办法去探寻它的奥妙,用论辩的言辞去索求它的真谛,这简直就是用竹管去窥视高远的苍天,用锥子去测量浑厚的大地,不是太小了吗?你还是走吧!你难道没有听说燕国寿陵的少年到赵国的邯郸去学习走步的故事吗?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行走的绝技,又忘掉了原先的步法,最后只能爬着回到燕国。如果现在你还不赶快走开,就将会忘掉你原有的本领,而且也将失去你原有的学业。”
公孙龙听了之后,惊吓地张着嘴巴不能合拢,舌头高高翘起放不下来,于是慌忙逃走了。
--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笥(si,四声):盛装衣物的竹箱]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来两位大夫去向他致意,说:“楚王想有劳先生掌管国家大事。”
庄子手握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死了已经有三千年了,楚王将它守在竹器里面,用布巾包裹好,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情愿死后保留着骨头被人尊重呢,还是情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爬呢?”
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里面爬。”
庄子说:“那你们走吧!我是情愿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的那种人啊。”
--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曰鹓雏(鹓(yuan,一声)雏:传说中与凤鸾一类的鸟],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鸱(chu,二声)猫头鹰)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去拜访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这次来,是想取代你宰相的位置。”惠子听了之后很恐慌,在都城内搜捕了庄子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叫鹓雏的鸟,你听说过吗?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遇到梧桐树它就不休息,不是竹子结出的果实它就不吃,泉水不甘美,它就不喝。正在这时一只猫头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雏刚巧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