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的长久看作自己的年岁,即使南面为王的快乐,也不能超过这种自由自在的乐趣。”庄子不太相信,说:“我让掌管生命的神灵来恢复你的形体,还给你骨肉肌肤,再次让你回到父母、妻儿、左右邻里和朋友的身边去,你愿意吗?”髑髅深深皱起眉头,深感忧虑地说:“我怎么能抛弃国王般的快乐而再次去人间经受劳苦呢?”
--
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
孔子曰:“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褚:装衣服的袋子]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绠:汲水的绳索]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且汝独不闻邪?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觞:酒杯,这
里名词用作动词,以酒招待]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眩视:眼花缭乱]忧悲,不敢食一脔[脔(luan,二声):切成块的肉],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鱼攸}[{鱼攸}:也作“鯈”,白条鱼],随行列而止,委蛇[委蛇:从容自得的样子]而处。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譊譊[譊譊(nao,二声):喧闹嘈杂声]为乎?《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福持:福气常驻不离]。”
译文:
颜渊向东到齐国去,孔子脸上露出忧虑的神色。子贡离开席位,问孔子:“学生请问:颜渊往东要去齐国,先生面带忧色,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实在是好啊!从前管仲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认为说得很好:‘小布袋不可能装下大的物体,水桶上的绳索太短,就不能汲取深井里的水。’像他这样说,就是认为生命是天生成的,形体虽异却各有适宜的用处,都不是随意可以改变的。我担忧颜渊跟齐侯谈论尧、舜、黄帝治理国家的主张,而且还进一步地推重燧人氏、神农氏的言论。齐侯听了将会内求于心而不能理解,不能理解就要产生惶惑,人心惶惑而忧虑不解,就会抑郁而死。况且,难道你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吗?从前,一只海鸟飞落到鲁国都城的郊外,停下来休息。鲁国国君派人把海鸟接到太庙里,供奉美酒给它喝,演奏美妙的《九韶》之乐给它听,让它高兴,把祭祀时使用的牛羊猪等作为它的膳食。海鸟竟目光昏乱,内心悲伤,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就死了。这是按养人的方式来养鸟,不是按养鸟的方式来喂养鸟。按鸟的习性来养鸟,就应当让鸟栖息于深山老林,游戏于水中沙洲,浮游于江河湖泽、啄食泥鳅和小鱼,随着鸟群的队列而止息,从容自得、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们最怕听到人的声音,又为什么还要这般喧闹嘈杂呢?《成池》、《九韶》等一类著名的乐曲,要是演奏在广漠的旷野,鸟听了就会飞走,禽兽听了就要逃跑,鱼听了要潜入水底,人们听了,相互围绕着观看。鱼在水里能够生存,人在水里就会淹死,他们之间必定有不同之处,他们的好恶所以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古代的圣明君主不强迫他们具有同样的能力,也不要求他们做同等的事情。名声要符合实际,义理的措置在于适应人们的自然性情,这就叫条理通达,福德常在。”
--
列子行,食于道从[道从:路旁],见百岁髑髅,攓[攓(qian,一声):拨开]蓬[蓬:蓬草]而指之曰:“唯予与汝知而未尝死、未尝生也。若果养[养:通“恙”:忧悲]乎?予果欢乎?”
种有几,得水则为繼[繼:即续断,一种植物],得水土之际则为蛙蠙[蛙蠙(pin,二声):即青苔]之衣,生于陵屯则为陵舄[陵舄:车前草],陵舄得郁栖则为乌足。乌足之根为蛴螬[蛴(qi,二声)螬(cao,二声):金龟子的幼虫],其叶为胡蝶。胡蝶胥也[胥也:须臾,不久]化而为虫,生于灶下,其状若脱,其名为鸲掇[鸲(qu,二声)掇:虫名]。鸲掇千日为鸟,其名为乾余骨。乾余骨之沫为斯弥,斯弥为食醯[食醯(xi,一声):醯鸡,生于酒、醋之中]。颐辂[颐辂(lu,四声):虫名]生乎食醯,黄軦生乎九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