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百家姓、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三字经 > 第10章 颜氏家训5

第10章 颜氏家训5

风操第六

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匕箸①,咳唾唯诺②,执

烛沃盥③,皆有节文④,亦为至矣。但既残缺,非复全书;

其有所不载,及世事变改者,学达君子,自为节度,相承

行之,故世号士大夫风操⑤。而家门颇有不同,所见互称

长短;然其阡陌⑥,亦自可知。昔在江南,目能视而见之,

耳能听而闻之;蓬生麻中⑦,不劳翰墨⑧。汝曹生于戎马之

间,视听之所不晓,故聊记录,以传示子孙。

《礼》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⑨。”有所感触,恻怆

心眼;若在从容平常之地,幸须申其情耳。必不可避,亦

当忍之;犹如伯叔兄弟,酷类先人,可得终身肠断,与之

绝耶?又:“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君所无私讳⑩。”益知

闻名,须有消息,不必期于颠沛而走也。梁世谢举,甚

有声誉,闻讳必哭,为世所讥。又有臧逢世,臧严之子也,

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孝元经牧江州,遣往建昌督事,

郡县民庶,竞修笺书,朝夕辐辏,几案盈积,书有称

“严寒”者,必对之流涕,不省取记,多废公事,物情怨

骇,竟以不办而还。此并过事也。

近在扬都,有一士人讳审,而与沈氏交结周厚,沈与

其书,名而不姓,此非人情也。

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桓公名白,博

有五皓之称;厉王名长,琴有修短之目。不闻谓布帛

为布皓,呼肾肠为肾修也。梁武小名阿练,子孙皆呼练

为绢;乃谓销炼物为销绢物,恐乖其义。或有讳云者,呼

纷纭为纷烟;有讳桐者,呼梧桐树为白铁树,便似戏笑耳。

周公名子曰禽,孔子名儿曰鲤,止在其身,自可无

禁。至若卫侯、魏公子、楚太子,皆名虮虱;长卿名犬

子,王修名狗子,上有连及,理未为通,古之所行,今

之所笑也。北土多有名儿为驴驹、豚子者,使其自称及兄

弟所名,亦何忍哉?前汉有尹翁归,后汉有郑翁归,梁

家亦有孔翁归,又有顾翁宠;晋代有许思妣、孟少孤,

如此名字,幸当避之。

今人避讳,更急于古。凡名子者,当为孙地。吾亲

识中有讳襄、讳友、讳同、讳清、讳和、讳禹,交疏造次,

一座百犯,闻者辛苦,无憀赖焉。

昔司马长卿慕蔺相如,故名相如,顾元叹慕蔡邕,故

名雍,而后汉有朱伥字孙卿,许暹字颜回,梁世有庾

晏婴、祖孙登,连古人姓为名字,亦鄙事也。

昔刘文饶不忍骂奴为畜产,今世愚人遂以相戏,或

有指名为豚犊者:有识傍观,犹欲掩耳,况当之者乎?

近在议曹,共平章百官秩禄,有一显贵,当世名臣,

意嫌所议过厚。齐朝有一两士族文学之人,谓此贵曰:

“今日天下大同,须为百代典式,岂得尚作关中旧意?明

公定是陶朱公大儿耳!”彼此欢笑,不以为嫌。

昔侯霸之子孙,称其祖父曰家公;陈思王称其父为

家父,母为家母;潘尼称其祖曰家祖:古人之所行,今

人之所笑也。今南北风俗,言其祖及二亲,无云家者;田

里猥人,方有此言耳。凡与人言,言己世父,以次第称

之,不云家者,以尊于父,不敢家也。凡言姑姊妹女子

子:已嫁,则以夫氏称之;在室,则以次第称之。言礼

成他族,不得云家也。子孙不得称家者,轻略之也。蔡

邕书集,呼其姑姊为家姑家姊;班固书集,亦云家孙:

今并不行也。

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

加尊字,自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王羲之

书,称彼之母与自称己母同,不云尊字,今所非也。

南人冬至岁首,不诣丧家;若不修书,则过节束带

以申慰。北人至岁之日,重行吊礼;礼无明文,则吾不

取。南人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送客下席而已;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