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百家姓、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三字经 > 第10章 颜氏家训5

第10章 颜氏家训5

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吾善其迎揖。

昔者,王侯自称孤、寡、不谷,自兹以降,虽孔子

圣师,与门人言皆称名也。后虽有臣、仆之称,行者盖亦

寡焉。江南轻重,各有谓号,具诸《书仪》;北人多称

名者,乃古之遗风,吾善其称名焉。

言及先人,理当感慕,古者之所易,今人之所难。江

南人事不获已,须言阀阅,必以文翰,罕有面论者。北

人无何便尔话说,及相访问。如此之事,不可加于人也。

人加诸己,则当避之。名位未高,如为勋贵所逼,隐忍方

便,速报取了;勿使烦重,感辱祖父。若没,言须及者,

则敛容肃坐,称大门中,世父、叔父则称从兄弟门中,兄

弟则称亡者子某门中,各以其尊卑轻重为容色之节,皆变

于常。若与君言,虽变于色,犹云亡祖亡伯亡叔也。吾见

名士,亦有呼其亡兄弟为兄子弟子门中者,亦未为安贴

也。北土风俗,都不行此。太山羊偘,梁初入南;吾近

至邺,其兄子肃访偘委曲,吾答之云:“卿从门中在梁,

如此如此。”肃曰:“是我亲第七亡叔,非从也。”祖孝徵

在坐,先知江南风俗,乃谓之云:“贤从弟门中,何故不

解?”

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世多单呼伯叔。从父兄弟姊

妹已孤,而对其前,呼其母为伯叔母,此不可避者也。兄

弟之子已孤,与他人言,对孤者前,呼为兄子弟子,颇为

不忍;北土人多呼为姪。案:《尔雅》、《丧服经》、《左

传》,姪虽名通男女,并是对姑之称。晋世已来,始呼叔

姪;今呼为姪,于理为胜也。

别易会难,古人所重;江南饯送,下泣言离。有王子

侯,梁武帝弟,出为东郡,与武帝别,帝曰:“我年已

老,与汝分张,甚以恻怆。”数行泪下。侯遂密云,赧

然而出。坐此被责,飘飖舟渚,一百许日,卒不得去。北

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首。然人性自有

少涕泪者,肠虽欲绝,目犹烂然;如此之人,不可强责。

凡亲属名称,皆须粉墨,不可滥也。无风教者,其

父已孤,呼外祖父母与祖父母同,使人为其不喜闻也。虽

质于面,皆当加外以别之,父母之世叔父,皆当加其次

第以别之;父母之世叔母,皆当加其姓以别之;父母之群

从世叔父母及从祖父母,皆当加其爵位若姓以别之。河

北士人,皆呼外祖父母为家公家母;江南田里间亦言之。

以家代

外,非吾所识。

凡宗亲世数,有从父,有从祖,有族祖。江南风

俗,自兹已往,高秩者,通呼为尊,同昭穆者,虽百世

犹称兄弟;若对他人称之,皆云族人。河北士人,虽三二

十世,犹呼为从伯从叔。梁武帝尝问一中土人曰:“卿北

人,何故不知有族?”答云:“骨肉易疏,不忍言族耳。”当

时虽为敏对,于礼未通。

吾尝问周弘让曰:“父母中外姊妹,何以称之?”周

曰:“亦呼为丈人。”自古未见丈人之称施于妇人也。吾

亲表所行,若父属者,为某姓姑;母属者,为某姓姨。中

外丈人之妇,猥俗呼为丈母,士大夫谓之王母、谢母云。

而《陆机集》有《与长沙顾母书》,乃其从叔母也,今所

不行。

齐朝士子,皆呼祖仆射为祖公,全不嫌有所涉也,

乃有对面以相戏者。

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

以为孙氏。孔子弟子记事者,皆称仲尼;吕后微时,尝

字高祖为季;至汉爰种,字其叔父曰丝;王丹与侯霸子

语,字霸为君房;江南至今不讳字也。河北士人全不辨

之,名亦呼为字,字固呼为字。尚书王元景兄弟,皆号

名人,其父名云,字罗汉,一皆讳之,其余不足怪也。

《礼·间传》云:“斩缞之哭,若往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