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百家姓、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三字经 > 第24章 颜氏家训19

第24章 颜氏家训19

,孝子安家而忘国,各有行也。儒有不屈王侯高尚其事,隐有

让王辞相避世山林,安可计其赋役,以为罪人?若能偕化黔首,

悉入道场,如妙乐之世,禳佉之国,则有自然稻米,无尽宝藏,安

求田蚕之利乎?

释五曰:形体虽死,精神犹存。人生在世,望于后身,似不相

属,及其殁后,则与前身似犹老少朝夕耳。世有神魂,示现梦想,

或降僮妾,或感妻孥,求索饮食,征须福祐,亦为不少矣。今人贫

贱疾苦,莫不怨尤前世不修功业。以此而论,安可不为之作地

乎?夫有子孙,自是天地间一苍生耳,何预身事?而乃爱护,

遗其基址,况于己之神爽,顿欲弃之哉?凡夫蒙蔽,不见未来,

故言彼生与今非一体耳。若有天眼,鉴其念念随灭,生生不

断,岂可不怖畏耶?又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

治家者,欲一家之庆;治国者,欲一国之良。仆妾臣民,与身竟何亲

也,而为勤苦修德乎?亦是尧、舜、周、孔虚失愉乐耳。一人修道,

济度几许苍生?免脱几身罪累?幸熟思之!汝曹若顾俗计,树立

门户,不弃妻子,未能出家,但当兼修戒行,留心诵读,以为来世津

梁。人生难得,无虚过也。

儒家君子,尚离庖厨,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

高柴、折像,未知内教,皆能不杀,此乃仁者自然用心。含生之

徒,莫不爱命,去杀之事,必勉行之。好杀之人,临死报验,子孙

殃祸,其数甚多,不能悉录耳,且示数条于末。

梁世有人,常以鸡卵白和沐,云使发光,每沐辄二三十枚。

临死,发中但闻啾啾数千鸡雏声。

江陵刘氏,以卖鳝羹为业。后生一儿,头是鳝,自颈已下,

方为人耳。

王克为永嘉郡守,有人饷羊,集宾欲宴。而羊绳解,来投一

客,先跪两拜,便入衣中。此客竟不言之,固无救请。须臾,宰羊为

炙,先行至客。一脔入口,便下皮内,周行遍体,痛楚号叫。方

复说之,遂作羊鸣而死。

梁孝元在江州时,有人为望蔡县令,经刘敬躬乱,县廨被

焚,寄寺而住。民将牛酒作礼,县令以牛系刹柱,屏除形像,

铺设床坐,于堂上接宾。未杀之顷,牛解,径来至阶而拜,县令大

笑,命左右宰之。饮啖醉饱,便卧檐下。稍醒而觉体痒,爬搔隐

疹,因尔成癞,十许年死。

杨思达为西阳郡守,值侯景乱,时复旱俭,饥民盗田中麦。

思达遣一部曲守视,所得盗者,辄截手腕,凡戮十余人。部曲后

生一男,自然无手。

齐有一奉朝请,家甚豪侈,非手杀牛,啖之不美。年三十许,

病笃,大见牛来,举体如被刀刺,叫呼而终。

江陵高伟,随吾入齐,凡数年,向幽州淀中捕鱼。后病,每见

群鱼啮之而死。

世有痴人,不识仁义,不知富贵并由天命。为子娶妇,恨其生

资不足,倚作舅姑之尊,蛇虺其性,毒口加诬,不识忌讳,骂辱

妇之父母,却成教妇不孝己身,不顾他恨。但怜己之子女,不爱己

之儿妇。如此之人,阴纪其过,鬼夺其算。慎不可与为邻,何况

交结乎?避之哉!

[注释\\]

①三世:佛教以人的过去、现在、将来为三世。《续家训》说:“过去世中,

缘业所招,见在世中善恶,须至未来世中偿报。”

②征:证据,验证。

③经

论:佛教以经、律、论合称三藏。经,记载佛所说的;律,记载戒规;论,是对经

义的解释。

④牢固:言信念坚定不移。

⑤重(g):再次。

⑥原:推原,推究。四尘:佛教称色、香、味、触为四尘。五荫:亦作五阴,

或五蕴。指色蕴(形相)、受蕴(情欲)、想蕴(意念)、行蕴(行为)、识蕴(心灵)。

⑦形有:形体所具有的,即宇宙间的各种事物。

⑧六舟:即六度,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